我支持富士康回台爭取第一上市,且台灣應該要更有氣魄發展成為華人社會高科技發展中心。
行政院長劉兆玄,八月六日親率政務委員朱雲鵬,及金管會主委陳樹,到台北縣土城鴻海集團總部拜訪郭台銘,剛剛才完婚的郭台銘,再度展現他的雄才大略的「大氣」,送給劉揆大禮。郭台銘宣布的愛台大投資計畫,可能是台灣長線投資未來十年重要祕笈,不能不深入探究。
影響台灣未來的三項投資計畫
郭台銘宣布愛台投資三大計畫的內容分別是:一、斥資千億元打造新市鎮,將設立「數位環保科技城」,預計可容納二十四萬人,提供三萬個就業機會。地點到底選在哪裡?郭董暫時保留,不過他說,如果公布地點在哪裡,土地就會先漲。他希望地方政府仿效美國當年阿拉巴馬州政府以一美元吸引賓士汽車設廠的先例,他認為地方政府的支持度,政府的產業政策及稅賦的獎勵,都是未來選地造鎮的考量因素。
這個千億元大投資計畫,未來鐵定影響台灣非常深遠,誰能雀屏中選,攸關這個地方未來十年發展大計。
第二項計畫,是郭台銘有意將高雄港作為集團位於亞洲區最大的轉運中心,負責轉運中國華南地區的出口貨物。鴻海集團進出口貨運量原本就驚人,而香港轉運費用又居高不下,此時以高雄港區作為「亞洲運籌中心」,進一步使港都成為南台灣經濟火車頭,這是郭台銘非常重要的一項戰略布局。
三是呼應行政院推動台灣成為亞太籌資中心的決心,郭台銘決定根留台灣,將原計畫在海外申請上市或已在海外掛牌的公司,改回台申請第一上市或第二上市並立即展開籌畫工作。
所謂第二上市,是企業已在別的國家的交易所上市,原股東拿老股或發行新股,回台灣發行存託憑證,即所謂的TDR。目前,泰金寶、美德醫療都是TDR方式。
富士康如果是第二上市,那麼直接發行TDR,影響範圍較小,如果採第一上市,得先在港交所下市,再申請回台掛牌,因富士康已晉身恆生成分股,一旦在港下市,茲事體大,可能牽一髮動全身,因此,選擇第二上市機率高。
一九九二年股票上市時,鴻海只能算是中小企業;上市後,郭台銘一度當上模具工會理事長。但讓鴻海快速崛起的是,九○年代以後,郭台銘充分運用中國低價生產優勢,打造了一個稱霸全球的代工王國。鴻海一開始比偉創力(Flextronics)、Solectron等專業EMS(Electronic Manufacture Services,電子專業代工製造服務)大廠規模還小。但是郭台銘把南方中國的生產基地發揮到淋漓盡致地步,締造了今天獨步全球的鴻海王國。
不過,今年也是鴻海王國面臨最大挑戰的一年。除了面對全球不景氣的襲擊外,中國為了產業轉型,不惜推出超高標準的《勞動合同法》,這個法令有如台灣力推《勞基法》一般,把所有生產事業都趕跑到海外。中國《勞動合同法》大張旗鼓推出,已使中國生產基地的角色面臨空前考驗。
外資加工業者紛紛逃離中國
今年以來,中國已有六、七萬家中小企業宣布倒閉,廣東省上半年出口成長一三%,但比起去年同期銳減了一三.五%。東莞的FDI(外國直接投資)出現三十年來首度銳減的情況。很多台商、港商、韓商加工業者不堪成本負荷,紛紛棄廠逃之夭夭。
除了《勞動合同法》外,中國過去獎勵的出口退稅已逐漸取消。而過去汙染取締,頂多罰人民幣二、三萬元,如今動輒罰人民幣二、三百萬元,還有很多地方新增土地使用稅。鴻海集團在中國雇用三、四十萬名勞工,在新制《勞動合同法》衝擊下,當然首當其衝。
還有中國本地的電子代工廠仿效鴻海發展模式,開始挖鴻海的牆腳,逼得鴻海展開雷霆行動控告比亞迪。
為了分散對中國生產基地孤注一擲的依賴,○七年郭台銘宣布投資越南五十億美元,在越南的北寧省及北江省取得三千公頃土地,準備大規模造鎮。但越南公共建設不足,這兩年投資條件急速逆轉,越南工業區開發計畫有所延緩。此時,台灣政局再度出現政黨輪替,兩岸開放方向更明朗,加上台灣七、八年來工資未漲,土地成本相對合理,此時投資台灣曙光乍現。
過去鴻海一直以土城為企業總部,後來延伸到頂埔園區;群創也以竹南為基地。過去大家看到郭台銘都在中國布局,不過這兩年,郭台銘回饋台灣行動漸趨積極,永齡基金會深耕教育及文化,且在台灣慈善捐款動作愈來愈大。台灣已經蟄伏多年了,此時應是郭台銘加碼投資台灣的好時機。
我支持富士康回台爭取第一上市,且台灣應該要更有氣魄發展成為華人社會高科技發展中心。
台灣應成為華人圈的那斯達克
假如把華人股市比擬成一個美國股市,那麼中國深滬股市比較接近道瓊工業指數,台灣則是那斯達克的小縮影。目前IT產業占台灣股市整體市值比重四四%,居次的金融股只有一七%。而中國的金融股占三三%,能源股占二九%,工業股占一三%。香港股市的金融股即囊括了半邊天,占成分比重五五.一%;而因為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網通在香港上市,通訊服務類股占二二.五%。新加坡仍以金融股掛帥,三家金融機構占新加坡股市市值達五四.三%,其次是工業股占二三%。
從這個結構來看,香港、新加坡、中國都是金融股領銜,台灣金融股比重只有一七%;而台灣資訊科技產業掛帥,中國只有二%,香港只有○.三%,新加坡則掛零。在這種情況下,台灣應致力成為華人社會的科技總部,讓全世界最具競爭力的資訊科技公司到台灣上市,也要讓全世界要買一流IT公司的資金非得到台灣來買不可。
台資IT股在港表現低落
目前台灣已有世界第一大的晶圓代工廠台積電,全球排名前兩大的封測廠日月光、矽品,世界第一的主機板廠華碩,全球第一的EMS廠鴻海;還有全球前幾大的NB代工廠,從廣達、仁寶,到緯創;TFT-LCD排名前面順位的友達、奇美;並有全球第一大的智慧型手機廠宏達電;也有全球排名第五的IC設計大廠聯發科。這些世界一流的IT廠在台灣掛牌,這才是台灣的優勢。
過去幾年因為兩岸不開放,很多台商選擇到香港上市,早期上市的裕元工業、康師傅已占有一席之地,今年從新加坡轉戰香港的旺旺中國也有很不錯的成績;使旺旺、康師傅、統一中國及大成食品成為台資企業食品股的F4。裕元工業則分拆出寶勝,後又有九興控股加入,還有永恩國際以女鞋通路闖出一片天,台資企業在香港以通路及食品內需產業比較吃得開。
IT產業在香港掛牌,除了早期的冠捷、AAC聲學科控外,富士康在○五年二月三日上市堪稱是奇葩。富士康以每股三.八八港元招股上市,很快大漲到二十七.七港元,市值一度挺進到一九五○.七八億港元,順利成為恆生成份股。不過今年摩托羅拉勢弱,富士康股價一度跌至六.八港元,市值只剩下四八○億港元,被康師傅超越,在台灣掛牌的鴻海本益比可達十二倍,但富士康已壓低到八倍以下。
過去兩年,在中國布局有成的台商,紛紛選擇在香港上市,不過IT產業在香港股市市值比重只有○.六%。港人對科技股不了解,而台資這兩年在香港掛牌的企業又以資訊科技產業為主。因此,大多數IT股在香港一上市就跌破承銷價。
像網通大廠達創,有台達電當後盾,以四.五港元招股上市,但如今跌至二.二三港元,只有承銷價一半;華新焦家的瀚宇博德以一.七七港元掛牌,如今只有一.二六港元;楊應超投效的大洋集團,以三.五港元上市,如今只有○.九九港元。一九九七年就掛牌的唯冠,有大同集團加盟,一.一二六的招股價,如今只有○.四五港元。林邦充的佳邦環球以一.○二港元掛牌,如今只有○.一二港元,幾乎只剩下招股價的十分之一。相較於旺旺、統一中國、亞泥中國受到港人青睞,IT股在香港實在沒有立足的餘地。
資訊科技股在香港掛牌,顯得人單勢弱,有點上錯天堂投錯胎的味道;若非像郭台銘那麼「大氣」,台資IT股在香港上市形同雞助,不如在台灣尋找好的群聚效應。
富士康目前也躋身恆生成分股,但市值大跌後,已是恆生成分股的後段班,地位已不顯耀。此時,若回台上市,可讓鴻海家族的牛耳地位更加鞏固,這是郭台銘可思考的戰略布局,也是台灣金管會與交易所未來須思考的主戰略。也就是說,讓台灣的資本市場成為全球資訊科技產業的「精品專櫃」。
鴻海的千億元造鎮與轉運中心移至高雄,這兩件事不一定有絕對相關性。不過郭台銘重新再造高雄港,這是非常高明的戰略。
二○○○年以來,台塑集團快速崛起,除了台塑六輕建廠,台塑石化加入營運外,台塑集團取得麥寮港,讓整個集團任督二脈全都打通。
對王永慶來說,有了麥寮港,因為海運運價低廉,台塑集團要不要去中國設廠已不是那麼急迫。
根據統計,海運的成本是火車運輸的六十分之一,是陸路運輸的二百分之一,是空運的六百分之一,全世界大的企業集團都有自己的吞吐碼頭。放眼全台灣,郭台銘要找到像麥寮港那樣的機會已不多。如今高雄港逐漸沒落,卻曾是全球吞吐量最大的深水港之一,郭台銘把高雄港納為鴻海集團亞洲最大轉運中心,這有一箭數鵰的戰略優勢。
一是台灣南北不平衡,高雄比起台北落差實在太大。馬總統當選後,把國宴辦在高雄,已有重新打造高雄的意圖,郭台銘如深耕高雄,等於把面子做給執政黨,下一次高雄市長選舉,執政黨贏回高雄市可能更加輕而易舉。
二是九○年代後,郭台銘投資重心都在中國,幾座大城市如山西晉城、山東煙台、遼寧營口、河北秦皇島、湖北武漢、江蘇淮安等,都有鴻海集團的廠。去年鴻海又宣布以五十億美元投資越南,一時之間讓人感覺郭台銘的心都在外面。如今宣示加碼投資台灣,重申他對這塊土地的愛心,在台灣處境最艱困時伸出雙手,將贏得更多的尊敬。
三是台灣蟄伏多年,相對於中國《勞動合同法》後工資暴漲,台灣基期相對已低,此時選擇高雄,基期更低。今年七月間,鴻海斥資台幣一.五億元,買下高雄軟體科技園區「國城UFO」廠辦的五樓,總共一千六百坪,次日我正好帶著高雄房地產考察團來看這座大樓。國城的洪平森董事長告訴我說,他給郭董的價錢非常便宜,說不定比深圳的辦公樓還便宜。
高雄要大格局企業家領航
目前高雄的煙囪工業已遷走,逐漸解決汙染問題,取而代之的是美麗的高雄。從捷運通車、高雄港重新開發,到機場。若郭台銘的千億元造鎮,也選在高雄市周邊,如高雄縣或屏東縣,那麼未來發揮的綜效可能更驚人。因為高雄條件具足,只待一位更大格局的企業家,帶來新的產業聚落。
這些年來,友達打造中科,苗栗最後也會成為中科的腹地之一,李焜燿在中科的影響力逐漸成形。而高雄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個東風很可能是郭台銘。如郭台銘全力以赴,很可能成為未來的「高雄王」,鴻海格局會更開闊。
而從郭台銘新動向來看,高雄就像是未開發的處女地,終將逐漸釋放光芒。中科建廠前,台中市房價每坪在十萬元上下浮沉,如今豪宅已可挑戰每坪六十萬元高價。
而高雄的房地產蟄伏幾十年,未來以相對低基期,連房地產空頭大師張金鴞都看好高雄發展潛力。跟著郭台銘的腳步走,尋找未來投資戰略,這是重要長線布局之一。
產業 |
台灣 |
中國 |
香港 |
新加坡 |
資訊科技 |
44 |
2 |
0.6 |
0 |
金融 |
17 |
33 |
55.1 |
54.3 |
能源 |
4 |
29 |
9 |
0 |
通訊服務 |
5 |
0 |
22.5 |
11.4 |
工業 |
7 |
13 |
6.3 |
23 |
原料 |
15 |
10 |
0 |
0 |
非核心消費 |
6 |
4 |
2.6 |
3.4 |
主要消費品 |
2 |
3 |
0 |
7.9 |
醫療保健 |
2 |
0 |
0 |
0 |
公用事業 |
0 |
4 |
3.9 |
0 |
未分類 |
0 |
0 |
0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