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結婚初期各付各的,到有了小孩後,黃振中和王玉玲這對夫妻開始有了共同的目標,家中經濟大權在很有默契的情況下,交到了太太的手中。兩人一起為孩子存教育基金,也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好了理財規畫。
黃振中和王玉玲這對夫妻已結婚十六年,前六年,兩人財務是各自管理,除了過年時,由先生的年終獎金中拿出十萬元左右包紅包給兩邊的父母,平常的家用,各自有工作的兩人平均分攤。不像其他財務分開的家庭,夫妻設一個共同帳戶來支付家用,黃振中和王玉玲兩人通常是水電帳單來了,兩人一人出一半,就連出外吃飯,也是「這次你先付,下次我再付」,分得清清楚楚。朋友看他們各自埋單的狀況,直稱一點都不像是已經結婚的樣子。
這種各自為政的情況,一直到兩人有了小寶貝之後,才開始有了改變。
「有了小孩後,我們開始準備孩子的教育基金。」王玉玲說,兩人有了共同的下一代,才開始考量財務配置的問題,得為下一代準備一筆教育基金。
粗估家用由兩人薪資衡量支付金額
「好像也沒有經過什麼討論,」黃振中回想當初在分配財政大權時,一方面因為自己是工程師,沒時間打理家裡的事務,夫婦倆很有默契地達成共識。先由太太玉玲粗估出一個月包括家裡的生活開銷、兩人及孩子的保險、未來的教育基金,以及兩人未來退休生活所需的退休金等開支需求之後,再考量兩人的收入來衡量支付家用。一開始,先生每個月要拿三萬元回家,家裡財務由玉玲全權打理。
這十幾年來,隨著兩人的收入增加,孩子也逐漸長大,相關教育費用也跟著增加。目前這個家庭一個月的開銷支出(包含教育基金及退休金準備),大約十萬元至十二萬元;當爸爸的黃振中也從一開始的每個月拿三萬元回家,到現在是一個月六萬元,加上王玉玲的收入,為這個四口之家搭起健全的財務網。
「我依循著理財金三角的鐵則規畫我家的資產配置。」在黃家每個月二十萬元的總收入中,王玉玲嚴守生活開支占六成、投資儲蓄三成、屬於風險保障的保險占一成的理財金三角原則;其中投資儲蓄的部分,更有著他們一家未來的夢:兩個孩子的教育基金,以及夫妻倆的退休金。
紅包當儲蓄讓孩子從小學習如何理財
肩負一家生活大計,王玉玲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整理當日的支出,以掌控收支不至於有太大的出入。自己平日也不會有太多的花錢欲望,她犒賞自己的方式,大概就是購買一、兩萬元的SPA券。不過,她很重視自我投資,以及家人的學習,帶孩子出國旅行,是王玉玲認為很重要的活動,這筆旅遊基金,是她操持家裡財務很重要的任務。去年一家四口一趟紐西蘭之旅,就花掉三十幾萬元。
而對於兩個分別是十二歲和九歲的孩子,也希望他們能養成正確的金錢觀念。過年時孩子收到的紅包,王玉玲只會拿出一千元讓孩子感受一下過年的喜氣,其他都存入她為兩人開的教育基金帳戶,並且以投資基金的方式,希望能在孩子大學畢業前為他們一人存夠一千萬元,除了支付大學學費,還可以有一筆出國留學的費用。到目前為止,這兩筆教育基金已經各累積了一百多萬元,而且每個月對帳單寄來,王玉玲也不忘機會教育,讓兒子們看看存下來壓歲錢的成果。
另外,她和先生的退休金,則是以退休後一年可以有一百萬元的花費為目標。這部分,她則是以年金險和基金做準備。
從大學畢業後有了工作能力,兩個人就都買了保險,趕上早期保險公司推出較高預定利率的保單,他們買的保險利率都在八%,隨著收入的增加,保障的內容也陸續增加。也因為以年金保險做退休規畫,所以兩人的退休金準備,並沒有受到這一年來全球股災的影響,王玉玲算了一下目前光是年金險的部分,距退休目標年收入百萬元,達成率已達八○%,「大概再過五年吧,大部分的保費都已到期,就可以開始領年金了。」到那時,她還不到五十歲!
身為家中的財務大臣,王玉玲自認自己的投資理財方式屬於保守,以基金和保險為主要投資工具,但過去幾年,年報酬率也都有一○%,算是相當不錯。即使投資股票,也是以先生工作的台塑集團為主,一來對台塑集團較為熟悉,二來台塑集團的高股息,將來固定配息,也是王玉玲和黃振中兩人退休收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