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可以買到的共同基金多達一千三百檔,但在次貸風暴發生後,能夠創造一成以上獲利空間的基金卻不到二十檔;然而,透過對於過去一年的基金績效檢視,卻也能夠找出明哲保身的布局方向。
約莫一年以前,○七年七月十九日,美國道瓊指數收在一萬四千點,這是次級房貸風暴發生前的最後高點。雖然美股隨後仰賴大舉降息的強心針,指數在十月間一度重返高點,但回頭來看,這不過只是提供了最後一波逃命機會。
次貸風暴發生至今,已經一年了,對投資人所造成的災情之慘重,或許可由基金整體績效表現的悲情數字來深刻說明。
僅有十八檔基金績效逾一成
台灣投資人能夠合法買到的基金檔數並不算少,依據基金研究公司理柏(Lipper)的資料,國內加上海外,總計約有一三九九檔基金,成立滿一年以上則有一三三三檔。但在去年七月十八日,至今年七月十八日次貸風暴的一年期間當中,僅有一五九檔能夠達到正報酬。
換言之,若在一年前隨機挑選一檔基金投資,能夠挑到賺錢基金的機率,只有一二%。
如果要求更高一些,不但要賺錢,還要賺到一○%以上;那麼,機率數字還得大幅度地下修到一.三五%。次貸一年以來,所有台灣人能夠買到的基金當中,僅有十八檔的報酬率超過一○%。
雖說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表現,但從這十八檔基金的屬性分析,仍可歸納出較能置身次貸風暴之外的基金類型。
在投資人避險兼顧獲利的基本要求當中,這些基金或許沒有辦法帶進太高的利潤空間,但起碼,有不小機會能夠避開市場下修的風險。
十八檔基金大約可分成四種類型:歐債、黃金、能源,以及歐洲貨幣基金。
其中,黃金與能源基金表現亮麗,自是拜原油價格及通膨率高漲之賜。而歐洲債券及貨幣基金,過去一年除了搭上歐元匯率走強的列車外,兩種基金本來就具有波動性較低的特質,具備景氣防禦能力,也是讓績效表現能夠相對突出的重要原因。
債券、貨幣基金防禦效果好
若進一步觀察十八檔基金最近三個月的績效,可以發現,黃金及能源基金幾乎全數皆為負報酬。換句話說,雖然能源及黃金基金過去一年的整體表現亮麗,但若從「避風港」的定位思考,兩種類型基金仍然具有相當程度的波動風險。相反的,債券及貨幣型基金,則無論是最近半年、最近三月的績效表現,都能維持正報酬。
由此觀察,經過一整年的風暴洗禮之後,債券及貨幣型基金已明確而實在地凸顯其防禦能力高人一等的特質。
根據富蘭克林投顧的意見,次貸風暴演變至今,景氣衰退的疑慮正逐漸凌駕於通膨風險;因此,對於保守型投資人來說,與景氣連動較低的防禦配置絕不可少。而債券及貨幣型基金,就是最有效的防禦配置。
賺錢的股票型基金不到三%
不過,對於積極型投資人來說,投資布局的心思,恐怕仍然留在股票市場,手邊資金也多半停留在股票型基金之中。
根據理柏資料,台灣投資人能夠買到的股票型基金共有八七○檔,其中成立滿一年者則有八四七檔。而在去年七月十八日至今年七月十八日的期間,能夠達到正數報酬的基金,僅有二十一檔;挑到賺錢基金的機率不到二.六%。
至於過去一年報酬率能夠達到一○%以上的股票型基金,只有五檔。其中,包括三檔黃金基金,兩檔能源基金。由此可知,通膨題材主導著過去一年的股票型基金績效表現。事實上,在二十一檔正報酬基金裡,黃金及能源、資源等具有通膨概念的基金,即占去半數以上席位。
不過,就像前面所說的,在景氣衰退疑慮逐漸凌駕於通膨風險的當下局勢之中,黃金、能源、資源基金能否持續為投資人帶來「長治久安」的穩定報酬?恐怕已得打上問號。
以最近三個月的績效觀察,除了瑞士銀行黃金股票基金以○.○七%的報酬率勉強維持獲利水準之外,其他的通膨概念基金均見負報酬。
醫療生技基金發揮抗跌性
那麼,當前最具避險兼顧獲利的股票型基金會是什麼呢?在所有股票型基金中,最近三個月出現正報酬的基金共有二十八檔。其中,過去一年獨領風騷的通膨概念基金幾乎全數退位,取而代之的最大主流,則是醫療生技基金。在二十八檔基金當中,十八檔屬於醫療生技產業基金。
醫療生技一向被認為是最具景氣抗壓力的產業,由於一般民眾對於醫療保健的支出相對不易受到景氣走弱影響,因此,相關業者的營運表現也較能擺脫經濟基本面因素,在景氣趨緩的大環境當中,仍能保持一定水準的獲利能力。
然而,股價表現畢竟不會只反映基本面因素;在全球股市同步下修的初期,醫療生技類股難免也會同步走弱。
只不過,隨著景氣明確趨緩,多數產業獲利表現逐漸黯淡時,醫療生技產業的基本面能見度也就開始相對提高。德盛安聯投信海外研究主管傅子平就表示:根據歷史經驗,醫療生技類股的抗跌性,總要在度過了景氣衰退的初期階段之後,才會逐漸顯現出來;衰退期愈長,逆勢抗跌的力道也會愈趨明顯。
整體而言,過去一年的全球投資環境的確堪稱一片混亂,國際金融大鱷索羅斯甚至認為,這是二次大戰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
妥善布局 安度危機
然而,從基金投資的角度來看,情況或許不必想得那麼複雜。當我們回顧次貸風暴一年以來的總體基金績效表現時,雖然投資獲利的機率的確超低,但各類基金倒也多能各司其職。
防禦型的債券、貨幣基金,果然能夠提供極為明顯的防禦優勢。黃金與能源、資源基金具有長線向上的題材保護,在風險意識升高的初期容易獲得資金認同,但該類基金的老毛病——短線波動較高,也因短線漲幅較大,符合慣性地開始出現。
至於醫療生技產業所被賦予的「對抗景氣」光環正如預期地發亮當中;若以穩健獲利為主要考量,相關基金或許是現階段最可留意的布局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