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下半年,到了投資人定期檢視基金、重新調整部位的時間點。專家建議,核心配置的部分必須格外強調分散原則;至於衛星配置的部分,以油價波動為進出原則,並且嚴格執行停損動作。
過完辛苦的上半年,投資人開始思考未來半年的基金組合。富蘭克林投顧副總經理羅尤美認為,雖然經濟情勢變得愈來愈複雜,但在基金組合配置的策略上,反而因此變得簡單,「危機四伏的時候,也就不需要多想什麼,將投資部位的錢,用自己最能安心的方式留在市場就對了。」她說,下半年的基金組合調整,安心就是第一目標。
投資配置越分散 越能避險
最安心的方式,往往也就代表報酬率偏低的投資組合。事實上,在專家的眼中,基金投資人對下半年的基金投資報酬率預期本就不宜太過樂觀;施羅德投顧副總裁張翠玲就表示,過去多數投資人習慣一年二成,半年一○%的報酬空間,但當今的世界由於通膨惡化與經濟衰退等負面變數仍然存在,因此投資人在下半年應該以「打敗通膨」為基本目標即可,「對國內投資人而言,這意味著下半年基金組合所帶來的報酬率,應以七至八%為基本目標。」
不過,儘管目標明確,但基金組合當中的核心部位與衛星部位,卻有截然不同的調整策略與步驟。富達證券研究部經理鄭勝嘉指出,核心部位是投資人的人生長期安穩基金,衛星部位則以賺取波段利潤為目的;兩者功能不同,基金調整的思惟當然也就不一樣。
他簡單分析:「核心部位的調整重點在於『分散』二字,以分散風險來達到可長可久的投資目的;而衛星部位的定期檢視重點,則是進行汰弱留強,並且設定停損、停利點。」
於是,進行下半年基金調整的第一步,就是觀察自己手中的核心部位是否過度集中在少數市場。「過去幾年,投資人習慣高風險、高報酬,就算是核心部位,往往也是投資在風險較高的單一國家或區域型基金。」鄭勝嘉強調,經過上半年的風雨摧殘之後,現在是投資人最痛、但也最能認清事實的好機會,「什麼事實?就是風險真的存在,核心布局一定要把握分散的原則,才能安心。」
把握分散的原則,羅尤美建議,下半年核心配置當中的股票型基金部位,應該以全球股票型基金取代區域型或單一國家型基金,「再怎麼說,全球股票型基金就是風險最低的一種持股方式。」至於全球股票型基金的篩選方式,羅尤美坦言,以現階段的情況來說,「真的很難選。」
她指出,全球市場目前仍在一個不穩定的變動狀態,未來能見度低,誰也不能斷定哪個市場會是下半年的漲升要角。換句話說,上半年表現較佳的基金,不見得就一路強到年底,反之,上半年表現欠佳者,也不代表沒有翻身機會。
成立時間長 更懂因應變局
「上面的說法,聽起來像是廢話,但若仔細想想,其實也提供了一個選擇全球股票型基金的方向。」羅尤美建議,如果對於自己的投資部位「非常擔心」,那麼,現階段選擇基金的重點方向,不妨鎖定在「見過大風大浪」的基金之上;也就是說,從成立時間較長的基金開始著手,這類基金由於經歷過經濟變動調整期,相對而言,較具因應動盪變局的經驗。
說得更極端一點,當今全球最大疑慮在於油價狂漲,因此,投資人或許可考慮把「石油危機經驗」作為篩選基金的標準之一。看看哪些基金曾對抗過一九七三年、七九年,以及九○年等中東產油國紛擾的考驗。
根據美國晨星資料,在目前國內已核備的境外全球股票型基金當中,經歷過七三年及七九年石油危機的「祖父級」基金僅有三檔,分別是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CIF全球股票、德盛德利全球股票基金等。若以七三年十月至七六年十月的三年績效觀察,當時除了德盛德利全球股票基金為負報酬之外,其餘兩檔,皆能有效對抗能源風暴的市場壓力。而到了一九七九年,三檔基金則是都能在三年期間當中,創造出正數報酬。
九○年代初,波灣戰爭爆發,除了上述三檔基金之外,宏利國際增長及木星生態基金也共同經歷了這一波的石油危機。同樣以三年績效觀察,五檔基金均有不俗的績效表現,多少證明了這些基金具有成功超越風暴的經驗,可作為當下投資人選擇基金的方向之一。
汰弱留強 分兩層面篩選
在衛星配置的調整方面,必須進行汰弱留強的工程。鄭勝嘉指出,所謂汰弱留強,可以分為「市場篩選」與「基金篩選」兩個層面來討論。其中,市場篩選的目的,是為了釐清衛星配置的重點布局方向。當然,這不是件容易的事。
張翠玲的建議是,既然油價是現階段干擾全球股市的最重要因素,在判斷下半年主流市場時,不妨就把觀察指標單線鎖定於油價漲跌波動,作為調整區域布局的基本指標。
「觀察指標單純化之後,事情也就變得簡單一些了。」張翠玲表示,原則上,只要油價繼續漲,拉丁美洲股市及原物料產業類股就有維持上半年強勢表現的機會;相反的,若油價開始回跌,新興亞洲市場的反彈契機也就來了。
短期進出 以油價為指標
張翠玲判斷,在三個月內,國際油價可能出現一波回檔,但長線仍有上漲空間。因此,現階段衛星配置的短線區域布局,可考慮減碼拉丁美洲,並逐步加碼新興亞洲基金。「但還是必須持續觀察油價動態,現在油價是在一四○美元左右,如果開始往一百美元移動,亞股續抱無妨,但若往一八○美元移動,則恐怕拉丁美洲及原物料基金還是當然主流。」她說。
至於基金篩選的部分,鄭勝嘉指出,投資人可利用各個市場的指數報酬率作為指標,判斷手中基金的績效表現是否能夠跟上市場,抑或相對落後。
舉例來說,今年上半年MSCI拉丁美洲指數共計上漲七.九%,若手中的拉丁美洲基金績效表現明顯落後於七.九%的水準,多少意味著基金操盤並未跟上市場主流節奏,講白了,就是選股有些問題,應該淘汰。
此外,「標準差」也是投資人可多加衡量的汰弱留強判斷指標之一。
鄭勝嘉指出,標準差的意義,即是「波段漲跌幅的合理範圍」,換言之,如果基金跌幅超過了一個標準差,就代表這檔基金的下跌幅度超出合理範圍,是一種「操作可能有問題」的表現,必須留意。
每個市場的標準差有所不同,在不同類型基金的判斷上,也有各自準則。一般來說,公債的標準差約為五%,全球股票型基金的標準差約為一○%,新興市場及單一產業型基金的標準差約為二○%。
分批進出 克服怕輸心魔
鄭勝嘉強調,利用標準差來汰換弱勢基金,不能只看自己買進之後的淨值跌幅,而是應該觀察前波高點至今的區間跌幅。一來,這樣才能精準掌握這檔基金最真實的波段下跌幅度;其次,以高點向下計算,具有「動態停損」的效果,能夠確保維持一定獲利水準,或者在損失擴大之前提前出場。
說到停損出場,一般人往往是知易行難,畢竟停損等於認賠,也就等於承認失敗,而承認失敗是違反人性心理的。因此鄭勝嘉建議,投資人在進行停損動作時,可考慮以「分批賣出」的方式執行。
「這招的巧妙之處,是不管賣掉之後基金反彈或續跌,你都能找到一個自我鼓勵的理由。」鄭勝嘉舉例,若賣掉第一筆基金後反彈,投資人會以「幸好沒有全賣」來激勵自己,而若基金續跌,則是會有「幸好已經賣出一部分」的快慰感受,於是,讓自己更有貫徹執行停損的動力。
除此之外,鄭勝嘉建議投資人,還是必須從本身的資產配置狀況,來決定執行停損動作的優先順序。
他表示,若手中基金包含定期定額及單筆投資,那麼,應從單筆投資的基金開始檢視。
此外,金額較大、占自己投資總體部位較高的基金,也是必須優先檢視者,畢竟,該檔基金對投資績效的影響程度最高,一旦出現問題,最好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見過世面 不怕變局 —— 祖父級基金石油危機前後報酬率 | ||||
基金名稱 | 成立日 | 報酬率(%) | ||
1973/10~1976/10 | 1979/1~1982/1 | 1990/8~1993/8 | ||
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基金 | 1954/11/29 | 33.42 | 52.15 | 56.39 |
CIF全球股票基金 | 1969/12/31 | 57.71 | 70.90 | 59.68 |
德盛德利全球股票基金 | 1971/02/15 | -25.12 | 32.81 | 24.60 |
宏利國際增長基金 | 1987/09/10 | NA | NA | 27.45 |
木星生態基金 | 1988/02/23 | NA | NA | 53.23 |
資料來源:晨星(亞洲) 篩選成立滿20年以上的全球股票型基金 |
手中基金績效及格嗎?—— 新興市場及能源指數上半年漲跌幅 | |
指數 | 漲跌幅(%) |
MSCI新興市場指數 | -12.75 |
MSCI新興亞洲指數 | -22.80 |
MSCI拉丁美洲指數 | 7.98 |
MSCI新興歐洲指數 | -3.96 |
MSCI能源指數 | 6.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