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了!某些看來似是而非的「投資鐵律」,常是讓許多投資人賠錢的罪魁禍首;像是「長期投資能降低風險、穩賺不賠」的說法,就有待商榷。如何避開理財陷阱,不再讓自己吃足悶虧,可得重新檢視所謂「投資法則」背後的事實根據!
儘管有明顯錯誤,金融界卻有幾個當作真理宣揚的「常識」。其中之一就是「若長期投資,就能減少風險」,或「投資時間拉長,就能承擔較大的風險」。實際上,投資時間愈長,所伴隨的風險愈大。
以損害保險為例,損害保險的保險期限愈長,支付的保險費愈高。這是因為對保險公司而言,時間愈長的「不確定性」、亦即風險愈大的必然結果。
有關資金的運用,所謂「短期投資不利」或「長期投資有利」的說法,根本就毫無根據。不過連號稱投資教育非常先進的美國,這種說明在教材之中也處處散見。在給投資新手的建議中,也有不少「由於長期投資能降低風險,因此在你使用閒置資金之前,可投資股票等牟取高報酬」的解說。
包括證券公司在內的金融業者,巧妙地利用「長期投資可減少風險」的錯誤常識,推薦長期投資,讓買方以為可大幅降低風險。然而說得坦白一點,這是因為具有風險的商品手續費較高,或較易隱瞞實質的手續費所致。
認為年輕人可接受風險資產(如股票等)占投資比率較高的理由是,大多數的年輕人,人力資產大(具有未來賺大錢的可能性)以及投資金額小,而不是因投資期間長。不過人力資產的個人差異極大,必須多注意。
基本上,年輕人與高齡者,兩者的人力資產價值有天壤之別。若將人仿照股價般加以評價,假設年輕人與高齡者擁有相同程度的能力,三十歲的年輕人,未來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可以賺錢,相對之下,六十歲的高齡者,所剩餘的工作時間,遠遜於年輕人。
但在金融資產總額方面,日本的高齡者通常大幅領先年輕人。假設將所擁有的金融資產,半數投資於股票,則股票風險對全部資產包含人力資產在內所造成的衝擊,高齡者遠遠凌駕於年輕人之上,年輕人就顯得很少。
即使同樣為三十歲的年輕人,根據未來收入預估、健康狀況、是否背負債務、家庭狀況等因素,人力資產的價值也有極大差異。「因為才三十歲,不妨將七○%的資產投資於股票吧!」這種建議,一聽就知道並未掌握關鍵。
理財投資的需求只有一個,那就是「賺錢」,沒有讓資產減損的道理。重要的是,設定與管理對整個家庭經濟而言,最適切的投資風險的大小,在這個範圍內設法提高投資效率。
閱讀至此的讀者,應該已經了解「長期投資無法縮小風險」或者「投資時間增長,可大幅減低風險」的想法有誤。不過,我雖推薦短期投資,並不代表我反對長期投資。
實際上,長期投資時,對降低投資一定期間的短期性費用(手續費等),是非常有效的手段。若是短期投資,毫無疑問對費用面不利。
例如,購買一百萬日圓的基金,大體而言購買基金約須支付三%的手續費,若連續持有該基金十年,每一年的手續費可減低至○.三%左右。但若每年更換不同的基金,每次都須支付三%的手續費。這才是長期投資的「真正優點」,除此之外別無其他特別的優點。
當然,若不長期儲蓄、投資,很難累積大量的資產,因此,長期投資可說是理財「基本中的基本」,而投資方法本身的有利、不利根本不是問題,並與「長期投資可縮減風險」的錯誤想法間,沒有任何因果關係。
若財務規畫師告訴你「長期投資可減少風險」時,請直接反問「為何可降低風險,請您說明」。若他含糊其詞,就不值得信賴。
作者︰山崎元
畢業於東京大學經濟學系,94年獲得東洋經濟高橋龜吉紀念獎優秀獎。
譯者:李俊秀
出版:商周(2008年5月)
作者︰唐納·川普
譯者︰劉慧玉
出版:財信
內文簡介︰美國地產大亨川普,親身傳授自己如何東山再起的致富哲學,
作者︰大衛·麥金
譯者:徐紹敏
出版:商智文化
內文簡介︰作者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解釋專業難懂的財務管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