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報數據不斷干擾美股及全球股市短線行情,但若以宏觀的角度分析,財報數字透露了明確的重要訊息:美國即將安度金融危機。在此之下,未來一季的投資環境轉趨樂觀,未來三個月至一年的股市,極有可能高於現在。
日前,文德甫受邀來台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麥斯金進行對談,在接受專訪時,他也針對近期全球市場的最新發展,對投資人提出具體且積極的呼籲:「三個月後,股市水位將會高於現在,此時,就是重新進入市場的良機。」以下為專訪內容:
過去一段時間,美國股市好像就是跟著各種消息波動,金融業資產減損的消息出現,股市就跌個二%;重量級企業盈餘數字沒有預期來得差,市場又向上反彈個二%。全球股市跟著美股走,短線波動快速,投資人很容易陷入猜測短線的情緒當中。但是在我眼裡,這些影響一日行情的種種多空訊息,只能說是股票市場裡的若干雜訊。
雜訊不是不重要,但真正的重點,是透過這些雜訊來判斷中長期的方向。說得更具體一點,當下從各種消息所得到的結論,是要回答一個影響股市未來展望的重大問題:「美國到底能不能夠度過金融危機?」
利空出盡
財報顯示市場重回常軌
目前為止,我的答案是肯定的,美國的金融危機即將獲得解決。
摩根大通銀行的獲利數字明顯高於市場預期,這說明了金融業正在回到正常運作系統當中;英特爾、Google的財報表現不俗,也印證了原先各界對美國大型科技股的樂觀預期:新興市場的成長力道足以減緩美國景氣走弱的衝擊。雖然也有部分業者的財報表現不盡理想,但,每次財報公布時不也就是這樣,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我的意思是,如果宏觀分析美國財報,我們看到的是一種尋常表現,沒有特別驚喜,同樣,也沒有令人意外的負面消息。
結論是,市場正在重新回到原有的常軌當中,我不敢確定重回常軌的速度是快或慢,但若相較於過去半年的次貸風暴環境,這就是個正面訊息。經過了美國財報周,投資人應該恢復投資信心。
沒有人能夠預測明天股市會怎麼走,也不必猜想接下來的企業獲利數字能否高於市場預期,但如果看遠一點,我認為未來三個月至一年之內,股市水位極有可能高於現在,此時布局,投資獲利的機會頗高。對於那些仍在場邊猶豫的投資人,我的建議是:「現在就是重新進入市場的好時機!」
修正後的亞股價值重現
至於布局哪些市場?我一向認為投資人應該從自己熟悉的市場著手,對台灣投資人而言,台北股市、新興亞洲等,都是現階段具有高度投資價值的區域。最近好多投資大師都說加碼台灣,我的看法也一樣,台股的投資機會一直都在,只是受限於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化解的兩個意義,一是往上能夠看到寬廣發揮空間,其次,往下看,底部也已相對明確。
在亞洲市場方面,中國、印度股市今年以來表現不佳,多少讓人擔心。不過請回頭想想半年前的心態,你怕的不是兩地股市表現不振,而是害怕它們衝得太快,害怕股市過熱後的風險。現在,市場有效地拉回修正了,這不是半年前投資人所期待的嗎?股市拉回總是好事一樁,相較當時,亞洲市場不但更安全,而且便宜了三成左右,長期而論,此際值得布局。
事實上,國際資金已經開始鎖定新興亞洲市場,上星期(四月十四至十八日)新興亞洲股票型基金流入了二十二億美元,這是過去十八周以來的新高紀錄,反映出美國回穩之後,資金加速掌握投資機會的趨勢。進一步看,中國股市流入了二十億美元,台股流入了六.三億美元左右,這些跡象,印證了前面對於亞洲市場「更安全、更便宜」的看法。良好的投資機會,一向就是這麼來的。
而在新興亞洲市場當中,我認為大中華經濟圈的投資價值又會高於印度市場,這純粹是從經濟成長動能的角度分析,相較於基礎建設仍然不甚完備的印度,中國較有機會繼續維持一定水準的經濟成長表現,並且持續帶動周邊國家。
以信心水位為配置指標
當然,重回市場的第一步,還是必須考慮資產配置。建構資產配置沒有太多了不起的大學問,說穿了,就是一個「建構信心」的過程。思考的重點是:要把多少現金放在手上,你才會感到安心?剩下的,才是進行風險性投資的部位。
投資機構會對資產配置的部位提出建議,但這只是建議參考,要保留多少現金在手上才能感到安全、有信心?終究是反求諸己的問題,沒人可以代為回答。此外,這裡所謂的現金部位,指的是「隨時可以拿回來的資金部位」,在實務上,你可以用低風險、具有絕對報酬特質的投資工具代替。
「建構信心」是重要的,資產配置必須讓你充滿信心、不害怕短線波動風險,這麼一來,你才能在漲漲跌跌的波動當中安穩保留持股部位,減少市場短線因素的干擾。就像前面說的,你很難預測明天或下周的股市表現,能夠較有把握的,是未來一季、半年或更長時間之後,股市會不會比現在更高。在此之前,你必須有效地保留手中投資部位。
而我的看法,再重複一次,未來三個月至一年的股市,極有可能高於現在。
現職:德盛安聯環球投資執行長
德盛安聯投資執行委員會成員
經歷:德盛安聯資產管理投資長、執行長
德意志銀行資產管理股票部門主管、投資組合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