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股市名人呂宗耀、謝金河都推薦的股市大贏家陳進郎,投資經驗已超過20年,靠著股票賺進了十多億元。小散戶若能向他學習獨家的技術分析線型法,遵守技術分析訊號,並避免常見的錯誤,就能和他一樣成為股市中的大贏家!
在努力與自律的過程中,我發現到,我們在操作節奏上最常見的問題包括:會漲的股票買太晚或賣太早、會跌的股票賣太晚或買太早,以及不會漲的股票留太久。
雖然我們很難操作得很精準,但可以揣摩出一些原則來拿捏進出時機,績效的好壞決定於投資人是否擁有或掌握以下三個要素:
一、 不只想賺錢,還要有熱情:第一次到號子看盤,我興奮地想要知道股價為什麼會上下跳動,想要了解市場的運作方式,很想買一張股票試試,就像一個闖進玩具店的小孩,急著想要知道那些玩具怎麼操作,看看能不能買一些回家。後來,我從積極換股中學習操作,感受到股市中蘊含的最大樂趣在於尋找明日之星,股市不僅是個競技場,也變成我的選秀會。
一、 不只想賺錢,還要有熱情:第一次到號子看盤,我興奮地想要知道股價為什麼會上下跳動,想要了解市場的運作方式,很想買一張股票試試,就像一個闖進玩具店的小孩,急著想要知道那些玩具怎麼操作,看看能不能買一些回家。後來,我從積極換股中學習操作,感受到股市中蘊含的最大樂趣在於尋找明日之星,股市不僅是個競技場,也變成我的選秀會。
二、 一個投資人如果不談利潤,難免有點虛假,但如果開口閉口都是錢,也成不了大氣候。太在乎金錢的人只能賺一把是一把,常只看到眼前利益,看不到大的方向,不會投資時間去建立一套長期可以適用的方法;太在乎金錢的人太想贏,難免會綁手綁腳,他們賠錢時度日如年,但賺錢時也未必好過,因為股市的錢永遠賺不完,他們常常會有「這裡少賺,那裡也少賺」的後悔,因此亂了節奏。
相對抗跌股中找明星
對我而言,交易本身就很迷人,賺錢只是錦上添花,即使股市全面下跌,也未必全是壞事,因為不只股價變便宜了,我還可以從相對抗跌股中尋找明日之星。
我不但把投機當事業,也學習運用經營事業的原則來操作股票。假設一個生意人開了二家公司,一家賺錢,一家賠錢,他會怎麼做呢?他絕對不會結束賺錢的公司而留住賠錢的公司,反而會加碼投資賺錢的公司,因為「賺錢」表示走對了方向。同樣的道理,做股票時,我應該考慮先賣掉賠錢的股票,加碼賺錢的股票。
熱愛交易的人操作時融入遊戲當中,好奇心凌駕於得失心,好奇心驅使他們試著找出股價的規律性,在大起大落時,多了一點超然物外的心情。比如說,對手上一支能續創新高的股票,我抱著「我要看看股價會漲到哪裡」的好奇心,這樣比較抓得住波段行情;對於手上沒有的、續創新低的股票,我抱著「我要看看股價會跌到哪裡」的好奇心,這樣才不會過早搶反彈。
二、比技術,還要比心理:投資學教導我們如何在可接受的風險下,讓財富最大化。但是,人畢竟不是機器,人性的弱點使得實際運用這些投資理論時困難重重。比如說,投資人喜歡分散持股來降低風險,但卻沒有按照投資組合理論所說的,把不同的股票看成是一個投資組合,不在意個別股票的盈虧,並借由換股操作來造就最大獲利。
利潤和心理間求平衡
既然每個人都有弱點,我覺得做股票時最重要的認知,就是不必強求利潤最大化,但也不能全盤縱容自己的心理,例如股票一賠錢就賣不下手,而是要在利潤和心理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我發現交易與心理實為一體的兩面,先了解自己才能了解交易。某些負面的心理層面可以經由選擇適當的交易方式來妥協,例如,我用投機的方式來遷就自己的缺乏安全感;也有些心理層面可以借由交易方法來導正,比如說,我用機會成本的觀念來破除成本觀念的迷思,讓我能夠積極換股,並以「分批進出」的方式,來克服自己個性上的優柔寡斷或一時的衝動。
股票只是籌碼,我不會對它們眷戀。其中,低價股已反映或潛藏著財務上的弱勢,而中、高價股的股價往往已經經過十倍,甚至二十倍本益比的「灌水」。所以,我對股票有種徹底的不信任感,我認為任何股票都是壞股票,除非它的後市看漲。
對於深具危機意識的我,抱牢持股做長線,風險實在太高。我也不習慣把資金集中在少數幾支股票,還會適度地汰弱換強。如果我強烈看好的某支股票占了我太高的資金比率,股價卻不能如預期般的迅速表態,我就會先行減碼,寧可等時機更成熟時再追高加碼。
我的資金有限,只要能找到漲速會更快的標的,沒有哪支股票是非賣品。我認為要看透大盤趨勢較難,但要看清個股相對強弱顯然容易多了,因為個股經過比較就有優劣。只要選股選得好,大盤走多時可以多賺,誤判大盤走勢時,也會少賠。
多頭市場中主動出擊
我發現「見好就收」的心態常會干擾操作節奏。我們美其名的「見好就收」,除了代表我們眼光短淺,更是由於害怕失敗,而不敢挑戰更高層次,所以永遠學不會拿捏進出時機。
如果我們在多頭市場賺了一點錢後,就急著減碼或轉進漲勢落後股,形同給自己火熱的手感潑了一盆冷水。我也曾因為股票賣得太早,基於安慰心理,轉而買進落後股,但落後股常常漲時沒份,跌時跑第一。看著別人股票上漲,而自己的偏偏不漲,實在是一種折磨,而且還得掙扎於要不要換股。
因此,在多頭市場,我篤信「攻擊是最好的防禦」,我乘勝追擊,希望手上持有的都是最會漲的主流股;即使要買進落後股,我也會等它們突破盤整時才積極介入。
對於一檔股票,我發現如果從一開始就抓對了積極介入的時機,一開始就賺到了錢,往往可以很順暢地一路加碼,這有點像在開車,如果抓對了脈動,通行無阻地過了一個綠燈後,同一條路上迎接你的,就全是綠燈。
三、建立操作原則,還要遵守操作原則:操作原則是投資人預測指數或股價下一個重要變動的依據。我很驚訝地發現,一般人對於自己為什麼要做某一筆交易,往往說不出個所以然,他們的經驗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但這只是反射式的「感覺」,他們並沒把經驗加工,形成系統化的、嚴謹的操作原則,難怪績效時好時壞。
單憑感覺做股票的人,績效甚至比單純「用猜的」還要差,因為前者的情緒常會被誤導,而且認知常有所偏差。
一般人建立操作原則時最大的錯誤,就是浪費太多時間,想要找出起漲點和反轉點,以便能夠買到最低價、賣到最高價,一旦不能在底部或頭部一次搞定,失之交臂的價位常會盤據心頭,因而亂了步調。我覺得買到最低價、賣到最高價是很難掌握的,其中帶有很大的運氣成分。
為了不會過早搶反彈(或錯失波段行情),我寧可等市場自行決定了底部(或頭部)後,再採取應對措施,要不然就是借由換股操作,抓住個股漲勢中間容易操作的部分。有時侯,我覺得做股票就像吃魚,要去頭去尾地吃,如果魚頭和魚尾都要吃,很容易被魚刺鯁到喉嚨。根據我的觀察,即使能夠僥倖地買在底部附近,經常會因為等得不耐煩,或認為已經賺夠了,而輕易結束部位。
對市場變化保持警惕
最容易干擾我們建立或遵守操作原則的,還包括過度迷信明牌或權威人士的看法。依我看,這些過度依賴別人的人更是大賭徒,他們妄想不費太多力氣就能致富,而把命運交給別人。當發現不對勁時,他們往往因為有所期待或為了等下一個指令而動彈不得。
我們可以借用別人的材料,但不能被別人的觀點牽著鼻子走。如果能根據自己的選股原則,獨立創造明牌,我們將會發現,會漲的股票永遠買不完。
相對抗跌股中找明星
對我而言,交易本身就很迷人,賺錢只是錦上添花,即使股市全面下跌,也未必全是壞事,因為不只股價變便宜了,我還可以從相對抗跌股中尋找明日之星。
我不但把投機當事業,也學習運用經營事業的原則來操作股票。假設一個生意人開了二家公司,一家賺錢,一家賠錢,他會怎麼做呢?他絕對不會結束賺錢的公司而留住賠錢的公司,反而會加碼投資賺錢的公司,因為「賺錢」表示走對了方向。同樣的道理,做股票時,我應該考慮先賣掉賠錢的股票,加碼賺錢的股票。
熱愛交易的人操作時融入遊戲當中,好奇心凌駕於得失心,好奇心驅使他們試著找出股價的規律性,在大起大落時,多了一點超然物外的心情。比如說,對手上一支能續創新高的股票,我抱著「我要看看股價會漲到哪裡」的好奇心,這樣比較抓得住波段行情;對於手上沒有的、續創新低的股票,我抱著「我要看看股價會跌到哪裡」的好奇心,這樣才不會過早搶反彈。
二、比技術,還要比心理:投資學教導我們如何在可接受的風險下,讓財富最大化。但是,人畢竟不是機器,人性的弱點使得實際運用這些投資理論時困難重重。比如說,投資人喜歡分散持股來降低風險,但卻沒有按照投資組合理論所說的,把不同的股票看成是一個投資組合,不在意個別股票的盈虧,並借由換股操作來造就最大獲利。
利潤和心理間求平衡
既然每個人都有弱點,我覺得做股票時最重要的認知,就是不必強求利潤最大化,但也不能全盤縱容自己的心理,例如股票一賠錢就賣不下手,而是要在利潤和心理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我發現交易與心理實為一體的兩面,先了解自己才能了解交易。某些負面的心理層面可以經由選擇適當的交易方式來妥協,例如,我用投機的方式來遷就自己的缺乏安全感;也有些心理層面可以借由交易方法來導正,比如說,我用機會成本的觀念來破除成本觀念的迷思,讓我能夠積極換股,並以「分批進出」的方式,來克服自己個性上的優柔寡斷或一時的衝動。
股票只是籌碼,我不會對它們眷戀。其中,低價股已反映或潛藏著財務上的弱勢,而中、高價股的股價往往已經經過十倍,甚至二十倍本益比的「灌水」。所以,我對股票有種徹底的不信任感,我認為任何股票都是壞股票,除非它的後市看漲。
對於深具危機意識的我,抱牢持股做長線,風險實在太高。我也不習慣把資金集中在少數幾支股票,還會適度地汰弱換強。如果我強烈看好的某支股票占了我太高的資金比率,股價卻不能如預期般的迅速表態,我就會先行減碼,寧可等時機更成熟時再追高加碼。
我的資金有限,只要能找到漲速會更快的標的,沒有哪支股票是非賣品。我認為要看透大盤趨勢較難,但要看清個股相對強弱顯然容易多了,因為個股經過比較就有優劣。只要選股選得好,大盤走多時可以多賺,誤判大盤走勢時,也會少賠。
多頭市場中主動出擊
我發現「見好就收」的心態常會干擾操作節奏。我們美其名的「見好就收」,除了代表我們眼光短淺,更是由於害怕失敗,而不敢挑戰更高層次,所以永遠學不會拿捏進出時機。
如果我們在多頭市場賺了一點錢後,就急著減碼或轉進漲勢落後股,形同給自己火熱的手感潑了一盆冷水。我也曾因為股票賣得太早,基於安慰心理,轉而買進落後股,但落後股常常漲時沒份,跌時跑第一。看著別人股票上漲,而自己的偏偏不漲,實在是一種折磨,而且還得掙扎於要不要換股。
因此,在多頭市場,我篤信「攻擊是最好的防禦」,我乘勝追擊,希望手上持有的都是最會漲的主流股;即使要買進落後股,我也會等它們突破盤整時才積極介入。
對於一檔股票,我發現如果從一開始就抓對了積極介入的時機,一開始就賺到了錢,往往可以很順暢地一路加碼,這有點像在開車,如果抓對了脈動,通行無阻地過了一個綠燈後,同一條路上迎接你的,就全是綠燈。
三、建立操作原則,還要遵守操作原則:操作原則是投資人預測指數或股價下一個重要變動的依據。我很驚訝地發現,一般人對於自己為什麼要做某一筆交易,往往說不出個所以然,他們的經驗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但這只是反射式的「感覺」,他們並沒把經驗加工,形成系統化的、嚴謹的操作原則,難怪績效時好時壞。
單憑感覺做股票的人,績效甚至比單純「用猜的」還要差,因為前者的情緒常會被誤導,而且認知常有所偏差。
一般人建立操作原則時最大的錯誤,就是浪費太多時間,想要找出起漲點和反轉點,以便能夠買到最低價、賣到最高價,一旦不能在底部或頭部一次搞定,失之交臂的價位常會盤據心頭,因而亂了步調。我覺得買到最低價、賣到最高價是很難掌握的,其中帶有很大的運氣成分。
為了不會過早搶反彈(或錯失波段行情),我寧可等市場自行決定了底部(或頭部)後,再採取應對措施,要不然就是借由換股操作,抓住個股漲勢中間容易操作的部分。有時侯,我覺得做股票就像吃魚,要去頭去尾地吃,如果魚頭和魚尾都要吃,很容易被魚刺鯁到喉嚨。根據我的觀察,即使能夠僥倖地買在底部附近,經常會因為等得不耐煩,或認為已經賺夠了,而輕易結束部位。
對市場變化保持警惕
最容易干擾我們建立或遵守操作原則的,還包括過度迷信明牌或權威人士的看法。依我看,這些過度依賴別人的人更是大賭徒,他們妄想不費太多力氣就能致富,而把命運交給別人。當發現不對勁時,他們往往因為有所期待或為了等下一個指令而動彈不得。
我們可以借用別人的材料,但不能被別人的觀點牽著鼻子走。如果能根據自己的選股原則,獨立創造明牌,我們將會發現,會漲的股票永遠買不完。
我們也不需要別人掛保證,因為市場的變數那麼多,不是誰說了就算數的。
此外,太過度重視別人的意見,還會耽誤做決策的時機。像我喜歡買進領先創近期新高的股票,如果我鎖定的對象似乎即將往上突破,我還打電話向別人請教可不可以買,可能等問好後,股票已漲停買不到了。
股市對我而言,仍舊是個詭譎多變、充滿驚奇的戰場。想當年股市四大天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因此,我時時警惕自己,在操作上必須保持彈性,心理上必須保持飢渴,態度上必須保持謙卑,否則馬上會受到市場反撲。
股市對我而言,仍舊是個詭譎多變、充滿驚奇的戰場。想當年股市四大天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因此,我時時警惕自己,在操作上必須保持彈性,心理上必須保持飢渴,態度上必須保持謙卑,否則馬上會受到市場反撲。
我熱中交易,以繳交證交稅為榮;我迎接勝利,自信但不自我,也學習如何接受並控制虧損;成功時我心存感激,失利時我不怨天尤人。在股市,我不需要每天穿戴整齊就能討生活,還體驗了起伏更頻繁的「股市人生」。我願效法大投機家科斯托蘭尼,在股市中活到老,「玩」到老。
(本文摘自第十七章)
(本文摘自第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