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一九九九、二○○○年全球經濟泡沫以來,歐洲一直以緩慢步調前進,進行區域整合。直到○六年經濟成長率逐季攀升,全年達二.六%,才算有比較明顯的復甦跡象。現在要問,○七年歐洲能否再接再厲,拿出漂亮成績?在回答之前,先釐清影響歐洲出口表現的兩個重要變數,一是美國景氣趨緩波及程度,其次是強勢歐元對出口業的衝擊。
受惠亞洲 歐洲成長空間大
事實上,受到美國景氣趨緩拖累,歐洲無法置身事外,預估○七年經濟成長率在一.八%至二%,雖較○六年下滑,但未來卻有潛力往上調整。過去包括德國、瑞士、法國、西班牙等地,對美出口依賴程度高。隨著美國景氣下滑,對歐洲出口來說,就像少了重要支柱,預估經濟成長率也將不如去年。
但受惠於亞洲市場崛起,未來歐洲出口國不必盡看美國臉色,載浮載沉。對美出口減緩的部分,可望由中國或其他亞洲地區取代。一旦如此,歐洲經濟成長還有上調空間,淨出口貢獻衰退疑慮,不用過分悲觀。
另一方面,歐洲央行仍處於升息循環,在目前通膨控制得宜下,沒有積極升息必要。但為反映經濟成長,達到「利率平衡」(實質GDP成長率二%+通膨率目標二%),預料○七年第一季中及第三季底,將再各升息一碼至四%。
眼見美國聯準會已五度停止升息,歐洲央行卻仍有升息二碼空間,美、歐利差縮小,強勢歐元地位已然確立,外界質疑,如此將對出口造成「二次傷害」。不過,市場預期歐元強勢,並非一、二天的事,○六年就已陸續反映,企業早有避險準備,實質威脅不大。除非美國經濟惡化情況超乎預期,導致美元重挫,否則歐元升值對出口衝擊有限。
近幾年歐洲出口轉化,以高附加價值產品為主,過去時尚精品產業,現在多委外代工。以義大利精品工業為例,除保有原創設計部分外,委外加工地區則有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就連德國西門子也千里迢迢,將發電機工廠設在中國,目的都是為藉由更便宜的人工、物資,達到降低生產成本效果,同時也適時抵銷貨幣升值對出口的不利因素。
除總體經濟表現樂觀外,企業購併題材、及體質改造效果顯著,使每單位生產成本下降,也有助於提升公司獲利。過去,歐洲工會作風強悍,勞工保障法令完備,雇主處處掣肘。但現在相關法規較具彈性,員工可能因不適任被解雇,對企業生產力調整有所助益。
優選高配息產業
此外,員工自救意識抬頭,單靠企業提撥退休金已不足夠,還得向外尋求其他管道。因此,資產管理公司爭相搶食大餅,積極進軍退休市場,使歐洲股市活水不斷,好戲才正要開始。目前歐洲本益比為十五倍,低於歷史平均水準,相對其他地區具吸引力。一旦企業盈餘成長,股價上調至合理本益比的想像空間更大,推升歐股上漲潛力無窮。
以投資價值角度判斷,預料大型股表現將優於小型股;成長股表現將優於價值股,特別是趨勢產業,成長力道強勁、創造很多現金,又不急於擴充產能,是最佳標的。像金融或其他配發高股息產業,將是○七年投資歐洲首選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