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年強調保本的連動式債券狂銷兩千億台幣,逼得主管機關不得不出面干涉降溫。隨著利率反彈、外匯行情大幅波動,這種結合固定收益與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投資工具,又衍生出連串爭議。
不保本──提前贖回本金遭負提一○%
一位不願具名的該行行員透露,這位女客戶因誤信銀行理財專員推薦,以為連動式債券保本又保息,一口氣買了十萬美元,如今因有資金需求要提前贖回,理財專員告訴她依合約要負提本金一○%,她心有不甘,就天天跑來銀行哭鬧。
該行員進一步說明,這位女客戶購買的連動式債券,投資期限長達七年,首年度有高配息五%,採每年發放一次債息的方式配息,去年客戶即打算贖回,理財專員告知她閉鎖期為一年,需在閉銷期後才能受理申請贖回,然而如今滿一年,該客戶再度回到分行辦理贖回,理財專員卻又告訴她依合約和現有淨值,只能支付她九○%本金。
該位行員指出,除了提前解約的費用外,由於自二○○三年下半年起,市場升息氣勢日熾,原本連動式債券所投資的債券,已因利率上漲而面臨價格回檔的風險,如今這位女客戶在美國升息前夕辦理贖回,一部分的損失則來自於債券價格的回跌。
同樣的場景轉向另一家本土銀行的台北分行,去年三月一位購買利率型連動式債券的林姓存戶,第一年累積配息已高達九%,滿心歡喜之際,以為將來每年將維持高報酬,不料卻被理財專員通知因為已達當初合約規定的獲利上限,發行機構要提前買回,需辦理解約並返還其投資金額。
不保息──獲利超過上限被迫提前解約
林姓存戶一聽先是一陣錯愕,弄清楚後忍不住破口大罵,責怪為何當初沒說清楚合約有這條規定,由於該分行理財專員才離職更換,新的理專只能頻頻賠不是,但仍無法澆息客戶心中的怒火,一狀告到財政部和中央銀行,指責該銀行有詐欺之嫌。
這位存戶憤恨不平的表示,當初理財專員左一句賺錢,右一句保本,聽到他糊裡糊塗就簽下合約,沒想到現在拿起來看,竟有一條「發行機構可以視市場情況,提前將債券贖回,讓債券提前到期」,「為什麼當初不說清楚有這條不公平條款!」林姓存戶又拉高嗓門說著。
隨著景氣自谷底爬起,升息態勢日益底定,類似的糾紛只是近來連動式債券爭議的冰山一角,一位券商新金融商品部主管指出,有些利率型的連動式債券,會設定一個利率區間,如果連結的指標利率,假定六個月期的LIBOR(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倫敦國際銀行同業拆放利率),停留在設定區間內,則可根據停留期間計息,但如果超過上限,則利息為零。
比方說,某個連動式債券的配息基準利率為五%,依條件LIBOR需落在○%至四%之間才能計息,假設某一年有九十天落在上述區間,則投資人可獲得債息為5%*90/365=1.23%,剩餘的二七五天將收不到任何債息,萬一將來利率快速上升,落在區間的天數更少,恐怕投資人的投資收益會急劇減少,機會成本也會逐漸擴大。
台灣理財認證顧問協會祕書長劉凱平則比喻,投資人這些年來的遭遇可以用「BBQ」(烤肉)來形容,在二○○○年股市從多頭崩盤而下之前,許多人大力搶進網路與通訊類股,相關基金也檔檔賣到火熱,然而泡沫爆掉之後卻個個損失慘重出場,散戶視投資為畏途,堅守現金。
不保險──產品銷售為主客戶需求次之
接下來,面對空頭降臨,金融機構順勢推出連動式債券,強調可保本保息,吸引許多投資人受不了誘惑,紛紛撲了進去,如今股市又再度回溫,投資人想要提前贖回,卻驚訝發現本金無法足額贖回,變成「進不可攻,退不可守」,又被扒一層皮,活像兩面被烤焦的肉片。
其實連動式債券蒙塵,有一部分原因來自於銀行理財專員的素質參差不齊,一位曾在國內某家外商銀行任職的張姓理財專員表示,在一般理專眼中,「只有Bonus(紅利),哪有Service(服務)」、「公司設計產品都是銷售導向,哪管什麼客戶需求」。
根據這些理專的銷售經驗,在銷售過程中,許多理財專員明知不適合客戶的投資屬性,卻憑著舌燦蓮花,繞得客戶七暈八素、九轉十回,反正只要產品能賣,客戶就算會虧,也是以後再說。
此外,理專界還流行所謂的「一刀法」,就是沒有讓客戶在五句話內「一刀斃命」、簽約買下產品,就不算出色的理財專員。像連動式債券這樣複雜的結構型商品,要在短時間內介紹完畢,自然是報喜隱憂,以成交為第一要務。這種情形下,想要投資連動債賺錢,一定要對產品有清楚的認知。
比方說,某個連動式債券的配息基準利率為五%,依條件LIBOR需落在○%至四%之間才能計息,假設某一年有九十天落在上述區間,則投資人可獲得債息為5%*90/365=1.23%,剩餘的二七五天將收不到任何債息,萬一將來利率快速上升,落在區間的天數更少,恐怕投資人的投資收益會急劇減少,機會成本也會逐漸擴大。
台灣理財認證顧問協會祕書長劉凱平則比喻,投資人這些年來的遭遇可以用「BBQ」(烤肉)來形容,在二○○○年股市從多頭崩盤而下之前,許多人大力搶進網路與通訊類股,相關基金也檔檔賣到火熱,然而泡沫爆掉之後卻個個損失慘重出場,散戶視投資為畏途,堅守現金。
不保險──產品銷售為主客戶需求次之
接下來,面對空頭降臨,金融機構順勢推出連動式債券,強調可保本保息,吸引許多投資人受不了誘惑,紛紛撲了進去,如今股市又再度回溫,投資人想要提前贖回,卻驚訝發現本金無法足額贖回,變成「進不可攻,退不可守」,又被扒一層皮,活像兩面被烤焦的肉片。
其實連動式債券蒙塵,有一部分原因來自於銀行理財專員的素質參差不齊,一位曾在國內某家外商銀行任職的張姓理財專員表示,在一般理專眼中,「只有Bonus(紅利),哪有Service(服務)」、「公司設計產品都是銷售導向,哪管什麼客戶需求」。
根據這些理專的銷售經驗,在銷售過程中,許多理財專員明知不適合客戶的投資屬性,卻憑著舌燦蓮花,繞得客戶七暈八素、九轉十回,反正只要產品能賣,客戶就算會虧,也是以後再說。
此外,理專界還流行所謂的「一刀法」,就是沒有讓客戶在五句話內「一刀斃命」、簽約買下產品,就不算出色的理財專員。像連動式債券這樣複雜的結構型商品,要在短時間內介紹完畢,自然是報喜隱憂,以成交為第一要務。這種情形下,想要投資連動債賺錢,一定要對產品有清楚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