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郵能夠怡情養性又有儲蓄功能。」這句話言猶在耳,但是八十年代初興起的集郵熱潮,曾幾何時,盛況早已不復當年,十年來,隨著郵票投資市場的沒落,集郵人口的減少,昔日身價不凡的郵票,乏人問津不打緊,郵商打折賣出,還沒有人願意收購,究竟集郵市場的十年興衰原因為何,難道振興台灣郵市只能寄望大陸集郵市場?郵政總局又將如何挽回集郵人士的心?
今年郵市預估有二十億元營業額
不過,郵票市場這一炒也炒出問題,各方人馬都想從中得利,投機客愈來愈多,為遏止歪風,郵政總局遂將發行量從三百萬套增為一千兩百萬套,郵政總局集郵處處長蔡敏庭說,郵票發行量通常取總人口數的六%,全台僅兩千萬人的規模,發行量過於龐大的結果,雖然消弭炒作行為,郵市卻也一蹶不振,不過,八十五年後,郵市已漸回穩,每年營業額都維持十八億元以上的水準,今年預估有近二十億元的營業額。
一般而言,集郵分為收藏和增值兩種,八十二年時廣義的集郵人口全台約三百萬,長期集郵戶約四十萬戶,現在約三十萬戶,由於景氣低迷,加上年輕人能玩的新玩意兒多,郵市的熱度確實大不如前。
皇家郵幣社老闆袁紹孚是國內老字號的郵商,民國三十多年就開始做郵幣買賣,「以前是媽媽帶小孩來找白雪公主和米老鼠郵票,現在上門的客人都是抱著集郵冊來賣。」袁紹孚指著成堆的郵票感慨地說,以前叫價一千八百元的,現在以四十元收購,三百多元賣出都沒人要,店一開,還得應付變賣求現的客人,「有人要是寶,沒人要是草。」袁紹孚忍不住碎碎念。
此外,七十年後「炒」起來的郵票都已跌到票面以下,現在的買入價多為八折,九折賣出,有的還被打折賣出貼信,其中,抗跌性最強的要屬民國五十年以前的古典票,該時期品相、郵路及郵戳完整的信封也價值不菲。
大陸視集郵為生財工具風氣日盛
清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發行的紅印花加蓋暫作郵票(簡稱紅印花郵票)的當壹圓郵票,全球約三十多枚,全台僅五枚,一枚七百多萬元;光復後發行的上海版飛雁加印小字郵票,一套約十五萬元以上,絲毫不受市場影響,跌得最慘的是當年炒得最凶的童玩郵票小全張,二十元面額,當年一包兩百枚,價格炒到六萬元還買不到,現在賣三千四百元還嫌貴,讓郵商直呼莫名其妙。一位從父執輩即開始集郵的人說,當年高價買回的成堆郵票,賤賣貼信都捨不得,也不可能增值,一語道出集郵者的心聲。
莊滿禎表示,以前有九成收入來自郵票,現在不到一成,能夠經營到現在的郵商,都是靠著多角化經營,如買賣錢幣、電話卡及古文獻等既求廣度也求深度,才能禁得住郵市興衰的考驗,否則,只好走上關門或轉業一途。莊滿禎說,由於集郵是少數人的活動,非大眾行為,傳真、電子郵件及手機的出現,都會影響郵市,且郵票變現力比股票差,求保值卻無文史基礎的人很難談收藏,所以現在集郵家多以變體郵票為收藏方向,昔日的集郵歪風也不復見。
台灣的集郵市場小,不免有人寄望大陸市場,蔡敏庭表示,現有的大陸集郵人口約一千五百萬,視集郵為生財工具的風氣也漸養成,但是印有中華民國字樣的郵票無法在對岸公開發行,未來是否隨著政治力消弭而錢途光明,還是未知數。
郵政總局拉攏少年仔 推出大頭貼郵票
撰文:江煒琦
多年來,集郵人士一直對郵票主題過於僵化呆板頗有微詞,雖然每年靠著賣相最佳的故宮古物古畫和其他主題的郵票,也能為郵政總局帶來不少利潤,但是長久下來,絕非振興郵票市場之計,蔡敏庭解釋,由於政府視郵票為「國家的明信片」,設計的標準訂定甚嚴,設計活潑化絕非一蹴可幾,不過,郵政總局已挖空心思,設計多樣化的集郵周邊商品,朝禮品化、大眾化發展,提升年輕人的集郵興趣。
蔡敏庭表示,預定十一月發行的「星座郵票」為例,郵票圖案以星座圖形為主,輔以星圖方位、星座符號及中、英文星座名稱、起訖日期,以星球運行之橢圓形軌道作為郵票齒孔設計,另加矩形齒孔外框,即是突破以往郵票給人的「方寸」印象。
此外,將於十二月初發行的個人化郵票「祝福」則以花卉為主題,以郵票加附籤票的方式發行,主要分為兩種,一是郵局印製的花卉圖案加上祝福文字,文字以新年、生日、心想事成、聖誕、衷心祝福等為主;一是附籤票留白,民眾可自選照片由郵局轉印在附籤票上,變成時下最流行的「大頭貼」郵票,而且郵政總局還將同步推出花香信封,讓集郵的樂趣更多元化,蔡敏庭預估,光是大頭貼郵票即可為郵政總局創造五千萬元以上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