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得好:「失敗為成功之母!」在新經濟時代創業,這條守則不但適用,而且還要加一條:「別人的失敗,也是自己的成功之母!」但前提是,要從失敗裡記取教訓,讓自己走出一條勝利之路;問題是,大家還是習慣重蹈覆轍。
去年,當網路股風光之際,只要誰家的股價漲,大家就跟著這公司的經營模式有樣學樣,完全聽不進先期者與分析專家的警告;今年,自美國網路股連番重挫後,大家似乎都在等,等看誰先倒,就趕緊調整模式以先逃過一命,但這實在不是長久之計,自然也不可能「永續」經營,既失去了網路創業的本質——創新和理想,還助長網路是泡沫的負面形象。
亞馬遜今年底資金將不足
其實,今年美國網路股在四月初的第一波大跌時,亞馬遜書店( Amazon.com )董事長兼執行長貝佐茲 (Jeff Bezos) 的資產就因此而跌掉二十四億美元。接著Barron's online 和 Pegasus research 兩家公司又就燒錢率( Burn Rate )對美國兩百家知名網站進行調查,宣布的結果震驚華爾街:「有五十一家網路公司將在一年內因資金不足而結束營業!」而亞馬遜書店赫然見榜。
亞馬遜書店被列為觀察指標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開銷持續增加、資金挹注減少。儘管亞馬遜書店的財務壓力相當沉重,但至少還有個摩根士丹利添惠(Morgan Stanley )網路首席分析師瑪莉米克( Mary Meeker )這位美國股市名嘴願為亞馬遜書店背書。至於,其他的「差不多」或「 Me2 」( me too )公司,即使是在自己的祖國做「當地第一的亞馬遜」,難逃此波股市「土石流」的危機。
果然,在美國名譟一時的 Planet Rx.com 大幅裁員、Petstore.com 被 Pet.co賤價吞併,在英國走路有風的 Boo.com 和 Reel.com 都關門了,還有更多名不見經傳的公司死傷遍地無人問。但畢竟這些血淋淋的案例在國外,對台灣許多做類似線上零售生意的業者來說,只是「遠憂」,縱受質疑,還能請出不賺錢的亞馬遜書店先擋一擋。沒想到,成立三年、由資深銀行家余志明與利豐主席馮國經創辦、初時集資一千六百萬港幣、短短時間就累積十萬名會員,並在兩岸三地蒐集出版品十四萬冊以上的博學堂,竟然還是倒了!
過度擴張 成本大增 博學堂拉下鐵門
而探究博學堂倒閉原因,就和美國的 Petstore.com、英國的 Boo.com 無異:過度擴張,經營成本快增,而為爭取市場占有率,竟在已無多少利潤的情況下採取低價競爭,面臨長期入不敷出的結果與日漸坎坷的上市路,只好拉下鐵門,向顧客和員工說拜拜。不過,博學堂下場還不是最慘的,因為它跟 Petstore.com 和Boo.com 一樣,雖沒賺到錢,但賺到品牌知名度( Brand Name ),至少博學堂進場時間算早,所以還有財團願意考慮買下它。
而台灣的網路書店業者,就算經營環境和香港不一樣,台灣人的「書卷味」、購買正版書的意願和金額終究比香港和中國大陸人多,也許命運還有不同。但不可否認的是,博學堂清盤的事實還是對台灣的網路書店業者造成不小的殺傷力,而先前台英社主導的一千零一頁「好書的世界」已關門大吉一事,自然又再重提示警。
但最冤枉倒楣的卻是,年紀最長(五歲)、最具代表性,和博學堂有同樣開頭的博客來,因為就在博學堂宣布清盤消息的隔天,博客來總經理張天立的辦公室電話、手機就沒停過。當然,媒體和同業來電的用意,大部分是請張天立就此事發表看法,能對這宗大新聞事件發表看法,應該也算是一種「肯定」。
博客來總經理張天立電話、手機沒停過
因而,張天立先是表示「很遺憾」,接著才應媒體要求替博學堂事件做診斷,他認為博學堂是因為一下子養太多人、浪費太多錢,加上香港市場不大所致。接著再為同樣有「博」字的博客來打包票,因有「百年大業」的企圖,故採穩紮穩打方式經營,做好客服與品管的根本,雖然還沒開始獲利,但每個月的營業額不斷增加,營運相當良好,不會發生類似博學堂的危機。
雖然張天立再三說明博客來營運正常,但他忘了媒體有報憂不報喜的特性,所當隔天媒體上出現「博客來最近有十多位員工離職」、「增資困難、法人觀望不前」等字眼,甚至連「博客來和博學堂有關係」的說法都出現,非常介意的張天立,只好又急發新聞稿昭告大眾:「博客來沒有財務問題,業績穩健成長,狀況良好!」
而除了博客來之外,其他的網路書店業者也紛紛被點名說明,和博客來同樣是純網路書店、成立不到一年的新絲路,在面對媒體的詢問時,除了比較香港與台灣出版市場的差異外,則趁機替該公司即將在九月推出的「篇章銷售」——列印顧客所需書中的某一篇章販售做促銷。
二度捲土重來的 AcerMall 金石堂網路書店,雖然副總陳斌、協理蔡佐先後有異動,接著又將在十月結束與元碁的策略聯盟關係,但自恃有九十家實體書店做後盾,金石堂還是勇敢地單獨成立網路書店;同樣有為數眾多的實體書店,新學友由第二代成立的搜主義先在線上「投石問路」,網站是成立了,但與「母體」新學友之間要如何搭配,甚至推出線上商務,則還未見具體成效。
誠品也籌備全球網路公司
念慈網路書店八月上線一年前,誠品董事長吳清友曾表示,他不會做網路書店。但最近,誠品全球網路公司籌備得非常積極,而吳清友也強調,運用網路高科技來賣傳統書本是不足的,換言之,大家都已在為電子書之戰默默鋪路,同時也證明網路科技的大浪一來,任誰都無法不加入。
在這次博學堂風波中,來自南台灣的念慈網路書店於八月二日宣布正式上線,是繼目前全國五家綜合型網路書店外,南台灣第一家綜合型網路書店,同樣也擁有實體書店,但採區域化經營,標榜有十七萬筆圖書資料、付款方式多、折扣低,雖然負責人林佐振表示,念慈不會大作宣傳,可減輕「燒錢」壓力,甚至可在「三個月內損益兩平」。以念慈的經營模式與所謂的優勢,跟現有的同業其實差異不大,而且進場時間又晚,能有此信心,實在可獲頒一個「勇氣獎」。
在台灣,無論是「有虛無實」的博客來、新絲路,還是「有虛有實」的金石堂、新學友、誠品念慈等,小小的台灣市場上,網路書店已超過三十家,儘管大家都說自己不一樣,但問題是,從產品、服務到營收規畫,實在沒有多大的差異,更令人擔心的是他們的經營模式,尤其是博客來和亞馬遜書店實在很像。
既然經營模式如此相像,台灣市場又不比美國大,消費力也不比洋人高,亞馬遜書店都還在為怎麼賺錢而苦惱,台灣業者又怎麼可能會比較幸運;何況亞馬遜書店在上市時還募集不少資金,但也只能燒到下半年,台灣業者如果資金有限,又怎能不未雨綢繆?
這麼說,並非在落井下石,而是網路書店的經營模式本就辛苦,一來是利潤少,而且大家都還要削價競爭,當然獲利難以提升,至於像香港本來市場就不大,一般人購買書籍的能力也不強,雖然有出版社,但沒有幾家具有實體書店;至於台灣有幾家靠實體企業,但是一下子擠進這麼多網路書店,縱使市場比較大,也很難有幾家能夠生存,看來網路書店要存活,還得多加一把勁了!
亞馬遜目標「網路企業中的可口可樂」
撰文:林宏文
儘管亞馬遜的股價表現令人心驚,而且根據彭博社的統計,亞馬遜很可能現金只夠撐到今年底,但是亞馬遜的董事長兼執行長貝佐茲毫不以為意,在許多場合中,仍然不忘露出他的招牌笑臉。在美國網路股中,亞馬遜很可能是一支最受矚目的個股。不僅是貝佐茲在去年被《時代》雜誌選為年度風雲人物,而且因為亞馬遜是網路股中企業對個人( B2C )商業模式中的代表公司, 過去在網路產業中被視為是網路經濟的精神象徵及指標,但在網路股修正後的悲觀環境中,許多人帶著看笑話的心理,亞馬遜又被明顯貶抑,原來的英雄反而變成落難的「狗熊」。
依據彭博社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彭博社所編纂的美國電子商務指數( bloomberge-commerce index )中的四十八家成分企業, 有許多公司若是持續第一季的錢速度的話,恐怕會在今年第四季就出現資金用罄的現象,其中亞馬遜不僅也在這份名單中,而且可以支撐的時間最多就是到今年底為止,排名只比八家公司要好一點。
在這麼多的公司中,亞馬遜手上的現金確實是最多的,因為以其擁有的現金高達十億美元,比其他網路公司都要多很多,但更有趣的是,亞馬遜平均每月的支出也高達一.一五億美元,這種燒錢的速度在業界也無人能出其右,難怪彭博社要預估其現金只能燒到今年底為止。
很多人把亞馬遜視為是網路 B2C 企業能否生存的一個指標,最主要是亞馬遜是這種商業模式中最具品牌知名度的企業,同時它也擁有穩固的後勤作業系統、經過認證的技術,以及龐大的顧客基礎。如果連亞馬遜都無法存活下來,其他規模更小的 B2C 企業又如何能夠倖存呢?
但是,除了這種觀點之外,有另外一群人就抱持著不同的態度。他們認為亞馬遜不斷地投資,而不立即追求獲利,展現出來的財務報表一直不好看,其實主要是為了嚇退那些有意加入競爭的人, 讓他們誤以為 B2C 是個沒有前途的行業,如此才能讓本身的市占率及競爭力不斷地提高。以這個角度觀察的人其實也是有幾分道理的,因為亞馬遜擁有現金十億美元,但是每個月依然花掉一.一五億美元,這些錢不會是丟到水中浪費掉,顯然還是繼續投資,加強本身在產業領域中的競爭力及市占率,這樣的說法不無道理。
事實上,一向笑口常開的貝佐茲,確實是很積極地經營亞馬遜的品牌,而且盡全力要將這個品牌經營成網路中的巨星。他也表達過,很樂於讓亞馬遜成為「網路上的可口可樂公司」,也就是模仿可口可樂和裝瓶商的關係,將亞馬遜的配貨中心等實質資產交由合作夥伴管理,亞馬遜則專心經營品牌,並且讓亞馬遜成為全球最大的網路採購天堂。
貝佐茲的想法可能沒錯,目前亞馬遜的情況讓人聯想到美國線上公司( AmericaOnline )董事長凱斯( Steve Case )。凱斯在一九九六下半年和一九九七年曾經歷一段黯淡的歲月,如今他也揮別一群當初不看好他的反對者,搖身成為網路世界的佼佼者。
有人認為,網路股一旦塵埃落定,甚至撥雲見日後,亞馬遜將會很快地繼續領先其他業者,因為在這波修正中,許多投資計畫沒有付諸實行,亞馬遜的市場地位更加鞏固,未來將可以向世人證明營收獲利的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