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物價漲到讓人「凍未條」!升息是抑制通膨的萬靈丹?你得先了解這3件事

物價漲到讓人「凍未條」!升息是抑制通膨的萬靈丹?你得先了解這3件事

林信男

國際總經

shutterstock

2022-02-11 16:02

近期的物價上漲,肯定令消費者「很有感」。本周四(10日),美國勞工部發布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幅達7.5%,創40年來新高,顯示通膨壓力居高不下,整體情勢較許多經濟學家所預期的,還要糟糕。

即使扣除波動劇烈的食品、能源價格,1月核心CPI年增率仍高達6%,為1982年8月以來最大增幅。

 

對於上述數據,白宮經濟顧問柏恩斯坦(Jared Bernstein)在接受CNN採訪時坦言,面對通膨問題,政府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你看,通膨如此之高,甚至超乎預期,這對美國家庭來說,確實是個挑戰。」

 

企業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購物意願恐被壓抑

 

過去2年來,受通膨影響,許多上班族的實質薪資,根本追不上物價漲幅。可口可樂執行長昆西(James Quincey)日前示警,現階段,消費者似乎還能承受物價上漲,但,這種情形,可能很快就會出現變化。

 

雖然上一季業績表現優於預期,但通膨已成可口可樂營運展望一大挑戰。在紙張、燃料、運輸成本持續攀升的情況下,可口可樂的獲利空間,勢必會受到壓縮。

 

企業通常會把更高的經營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這點,已反映在不斷創高的CPI走勢上;然而,高漲的物價,極可能會抑制消費者購物意願,尤其是在「非必需品」的購買方面。

 

居高不下的通膨率,讓聯準會(Fed)態度轉「鷹」,外界預期,Fed可能會祭出激進升息,藉以對抗通膨。

 

由芝商所(CME)FedWatch工具可得知,投資人預期3月升息2碼的可能性,超過9成。諮詢機構Bleakley Advisory Group首席投資長布克瓦爾(Peter Boockvar)認為,CPI年增幅來到7.5%,若Fed的反應只是小幅升息,「是很奇怪的」。

 

基於3個理由 通膨難在短期內受控

 

假設3月Fed如預期升息,通膨現象就能在短期內受控?基於以下3個原因,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首先,Fed不可能要求降低物價,Fed能做的,是透過升息,收緊貨幣供給。CNBC報導強調,「Fed沒有直接可行的方法,來降低雜貨店裡的麵包、快餐店的漢堡或1加侖汽油的成本。」

 

其次,藉由升息抑制通膨一事,需要時間發酵,RSM會計師事務所首席經濟學家布魯蘇拉斯(Joseph Brusuelas)預期,就算Fed今天採取升息措施,效果可能要到今年第4季,甚至明年,才會顯現。

 

再者,Fed先前一直認定,通膨是「暫時性」現象,但事實證明,物價上漲的問題,較Fed所預期的,更具侵略性和持久性,這也讓接下來的升息措施,得花多久時間,才能發揮效力,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Fed可以抑制通膨 但所需時間沒人說得準

 

布魯蘇拉斯直言,「短期內,Fed對當前飆升的通膨,無能為力。」由CNN所引述的一項調查結果也顯示,75%的企業執行長認為,供應鏈受阻、工資上漲等因素,恐使即將到來的升息,無法快速地抑制通膨。

 

經濟預測諮詢機構首席美國經濟學家布里茲(Steven Blitz)形容,Fed面臨的難題,是確保治療的方法,不會帶來比疾病更糟的結果,也就是說,既要對抗通膨,又不能讓經濟陷入困境。

 

「Fed能夠抑制通膨?可以,當然可以。但,問題在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這就是時間問題了。」布里茲說。

 

推薦閱讀:擔心被大盤擊潰?他布局6檔抗震好股:如果沒買台積電,至少要持有「這檔ETF」

延伸閱讀

擔心被大盤擊潰?他布局6檔抗震好股:如果沒買台積電,至少要持有「這檔ETF」
擔心被大盤擊潰?他布局6檔抗震好股:如果沒買台積電,至少要持有「這檔ETF」

2022-01-24

新的一年,想離財富自由更近一點?3步驟規劃搭配3標準選股 想投資ETF就選這一檔
新的一年,想離財富自由更近一點?3步驟規劃搭配3標準選股 想投資ETF就選這一檔

2022-01-24

他創業送暖心物資給邊緣戶 讓月收入一萬元的五口之家免挨餓 熬過十年虧損證明做公益也能獲利
他創業送暖心物資給邊緣戶 讓月收入一萬元的五口之家免挨餓 熬過十年虧損證明做公益也能獲利

2022-01-24

鴻海股價234→183元,還會繼續跌?法人一周大砍10萬張,為何他愈跌愈買?「3+6優勢」揭最佳買點
鴻海股價234→183元,還會繼續跌?法人一周大砍10萬張,為何他愈跌愈買?「3+6優勢」揭最佳買點

2024-12-17

傳鴻海曾接觸日本經產省,提出前所未見的日產「轉骨大方案」,但日方顧忌外資併購汽車大廠及中國因素,態度偏保守
傳鴻海曾接觸日本經產省,提出前所未見的日產「轉骨大方案」,但日方顧忌外資併購汽車大廠及中國因素,態度偏保守

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