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今(8)日宣布,將在落實「3管制、3配套」措施的前提下,開放日本福島等5縣(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食品輸台。
自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大地震發生迄今,已超過10年,世界各國也陸續鬆綁對福島周邊縣市食品的輸入管制,若扣除台灣,目前全球僅剩中國,對前述地區採取「全部食品」禁止輸入措施。
美國於去年9月 解除日本食品進口限制
面對當年福島核災所引發的食安疑慮,各國無不謹慎以對,以解禁時間略早於台灣的美國為例,該國針對來自日本的食品,進行了長達10年的抽樣、檢測,才認定不再需要對其進行「免驗查扣」(Detention Without Physical Examination),並於去年9月21日宣布,取消對日本食品進口的相關限制。
由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官網資料可得知,截至2021年7月27日,FDA共計已對1749項進口和國內樣品,進行與福島核災事故相關的汙染檢測。
檢驗結果顯示,其中僅3例(1例薑粉、1例綠茶包、1例綠茶葉)出現達到可檢測水平的銫(Cesium),但其水平遠低於「推定干預基準」(Derived Intervention Level),故FDA認為,不致構成公衛疑慮。
根據FDA解釋,「推定干預基準」是檢測食品中放射性物質含量的標準,在一般情況下,「推定干預基準」適用於所有食品,就過去10年的抽樣結果來看,並無任何樣品,被歸類為違反FDA法規。
跟進美國 歐盟宣布鬆綁禁令
基於上述理由,以及對日本災後控制的分析,美國於2021年9月宣布,取消對日本食品的進口限制措施。同月,歐盟也宣布,將自2021年10月10日起,放寬對部分日本食品的進口限制。
在此之前,歐盟對來自日本47個都道府縣的食品,採取相當嚴格的檢驗措施,其中11個都道府縣的食品,在出口前,就要進行「碘131」(亦稱「放射碘」)、「銫134」、「銫137」(兩者皆為核爆所產生的放射性銫)篩檢,其餘36個都道府縣的出口食品,則須檢附產地證明。
除上述規定外,歐盟還會針對日本各都道府縣的進口食品,進行比率不一的隨機抽檢,直到認定放射性物質含量不符規範的可能性極低後,才逐漸降低抽檢率。
自2021年10月10日起,福島及其周邊5縣出口至歐盟的人工栽培蘑菇,不再需要檢附官方產地和輻射檢驗證明;但福島、岩手、宮城、山形、茨城、山梨、長野、新潟、靜岡等9個縣出口的野生蘑菇,仍須提交日本政府出具的輻射檢驗證明。
日媒呼籲 以CPTPP作為解禁誘因
由《朝日新聞》今年1月發表的評論可得知,日本政府多年來對農林漁牧業提供的政策支持,已見成效,光是2021年前11月,該國農林水產品的出口額,便突破1兆日圓,年增率達26.8%,超越當初設定的目標。
評論也點名台灣、中國、南韓,在福島核災後,便持續對日本農產品實施進口限制,並呼籲,日本政府應繼續努力,透過談判,使前述國家成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參與者,藉以說服其取消進口限制。
延伸閱讀:日本核災11年後,台灣宣布解禁福島食品「比國際標準嚴格」:落實3管制措施、3配套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