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我的祖母,我真的很想她。」面對電視台採訪,107歲高齡的湯普森(Rudy Thompson),表情一派輕鬆,在談到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時,湯普森的記憶,瞬間回到一個世紀前,他的祖母因感染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過世的往事。
被稱為「大規模流行病之母」的西班牙流感,在1918至1920兩年間,造成全球約3分之1人口染疫,逾5000萬人死亡;據悉,疫情大流行期間,共爆發了3波感染潮,且第2波,遠較第1波嚴重。
西班牙流感爆發初期,時值一次世界大戰尾聲,軍隊在國境之間移動,使疫情傳播更為迅速,也讓病毒的實際來源,難以追蹤、確認。據傳,病毒是由染疫的美國軍人,帶入西班牙,加上當時西班牙屬中立國、新聞管制較少,疫情報導相對多,導致其國名,成了這場流行病的「代稱」。
在湯普森的記憶中,祖母染疫前,兩列載滿士兵的火車,一前一後駛入當時他和祖母居住的奧勒岡州托利多市(Toledo),這些為了戰備需求,在當地砍伐木材的軍人,經常拜訪他祖母的農場,湯普森推論,祖母應是在和士兵們互動時,感染了西班牙流感,「除了這些軍人,它(病毒)還能從哪來?」
Wearing masks in public during 1918 epidemic indicated that health crisis was serious and required collective effort to contain spread of disease #Masks4All
— Tom Ewing (@EThomasEwing) May 19, 2020
Photo: US National Archives
Flu Masks Failed in 1918, but We Need Them Now @Health_Affairs https://t.co/IHNvrU1dHW pic.twitter.com/lq4UAwGlSg
印度爆發第2波疫情 西班牙流感歷史重演?
相較於西班牙流感爆發時的1918年,當前醫療水準,已有長足進步,但,面對棘手的新冠肺炎疫情,即使疫苗問世,仍無法在短時間內,阻斷疫情延燒。
今年4月以來,第2波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印度,染疫人數快速攀升,繼5月1日,單日新增確診人數飆破40萬後,本周三(5月5日),該國單日新增確診再創新高,攀上41萬2000餘例;印度當局科學顧問已示警,第3波感染潮的爆發,恐難避免。
印度疫情失控,也讓外界開始擔憂,全球是否會出現新一波感染潮,重演西班牙流感「第2波比第1波更嚴重」的戲碼?觀察相關外電報導和學術研究,當年西班牙流感的「邪惡第2波」,為人類對抗大規模流行病一事,帶來以下3大教訓。
教訓一:「雙城記」證明了NPIs措施不可鬆懈
1918年9月28日,費城舉辦了一場支持戰後重建的大遊行,即便當時有許多反對的聲音認為,在西班牙流感疫情平息前,應避免大規模群聚,但費城當局並未採納這些意見,照常舉辦遊行。
結果,這場超過20萬人參加的活動,讓費城在短短數日內,新增確診人數,就來到4萬7000餘例,1個月後,染疫死亡人數高達1萬2000人。
相較之下,原本也要舉辦類似遊行,但在防疫考量下及時「踩煞車」的聖路易市(St. Louis),同期染疫死亡人數,則控制在700人以下。
針對上述案例,一份2007年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研究指出,保持社交距離、封城、戴口罩、強化個人衛生習慣等「非藥物性介入措施」(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NPIs),正是影響疫情嚴重程度、死亡率的關鍵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5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曾引述該研究,稱當時成功控制感染、死亡率的聖路易市,在度過首波感染潮後,因為有所鬆懈,結果又出現另一波感染。
陳時中強調,「想要避免第2波,靠的就是個人健康習慣的養成(NPIs相關措施),只要把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鏈切開,就不會變成大規模群聚,或大型社區傳播。」
▲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期間,費城和聖路易市的死亡率比較。(圖:取自《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官網)
教訓二:NPIs措施不能只有單一地區、國家遵守
事實上,印度第2波疫情的爆發,就是肇因於上一波感染潮趨緩,人們出現僥倖心態,未落實防疫措施所致。
今年3月,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曾透過線上直播表示,西班牙流感和新冠肺炎疫情,有其相似之處,首波感染潮都出現在3月,到了6、7月,當人們以為大流行將告終時,第2波疫情,又在9月到來,且都和新變異病毒有關。
「1918年,當時使用了非常嚴格的防疫措施,也就是NPIs,讓這波大流行(第2波)降下來了,但還是發生了第3波;因為,NPIs必須全球團結一致遵守,否則很難達到(控制疫情)。」陳秀熙說。
對於封城、隔離等措施,可能會重創經濟表現的看法,一份去年發表於「社會科學研究網」(SSRN)的研究強調,在觀察了西班牙流感疫情期間,美國各城市實施NPIs的時間點,及其後續經濟狀況後,研究團隊發現,這些能夠挽救生命的防疫措施,也有助減輕疫情大流行,對經濟的傷害。
1918 Flu depressed the economy, but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NPIs) did not. Dots represent city-level 1918 influenza mortality and manufacturing emp growth around the 1918 Flu. Green (red) dots are cities with days of NPIs above (below) the median fall 1918. pic.twitter.com/TG4MnO65Dy
— Stephan Luck (@StephanLuck) March 27, 2020
教訓三:面對疫情 政府必須開誠布公、說明真相
至於能否及時實施、「做好做滿」NPIs,則與政府是否開誠布公地,向人民說明疫情狀況有關。外界認為,印度之所以爆發第2波疫情,主因正是該國政府輕忽病毒造成的威脅,宣稱疫情「已近尾聲」,才會導致防疫鬆懈,感染潮再起。
約翰‧巴里(John Barry)曾在《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The Great Influenza:The Story of the Deadliest Pandemic in History)一書中寫道,「某些公務機構對疫情的輕描淡寫,就和1918至1920年間的大流行(指西班牙流感)一樣可怕……1918年帶給我們最重要的教訓,就是在面對危機時,政府必須說出真相。」
時至今日,關於西班牙流感是如何消失的?原因仍眾說紛紜,包括NPIs措施奏效、氣溫升高影響病毒活躍度,以及群體免疫,都被認為是可能的答案;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場死亡人數高過一次大戰(約1500萬人死亡)的流行病,帶來的3大教訓,肯定是全球能否度過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