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於美東時間20日中午,正式就任美國總統,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經濟疲弱不振,以及亟待重整的國際關係、地緣政治問題等諸多挑戰,拜登完全沒有「蜜月期」,他必須在最短時間內,交出能夠滿足人民期待的成績單。
一、緩解新冠肺炎疫情
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可得知,美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超過2400萬,染疫身亡者達40萬人;即使疫苗問世、展開接種作業,但截至目前為止,疫情仍未出現趨緩跡象。
拜登曾言,嚴峻的疫情,是政府面臨的「重要戰役」之一,因應策略方面,將落實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並加速疫苗生產、施打,目標是在他上任後100天,讓1億人接種疫苗。
拜登還計畫建立防疫相關藥物、個人防護設備(PPE)的國家供應鏈;他也在宣誓就職當天,簽署行政命令,逆轉前總統川普政策,停止讓美國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程序。
二、搶救美國經濟
拜登提出的1.9兆美元紓困計畫,旨在為病毒檢測、疫苗接種,提供更多經費,並透過對年收入低於7萬5000美元者,發放1400美元現金支票,以及把失業給付從每周300美元,提高至400美元等方式,刺激經濟活動。
然而,在經濟學家眼中,這項紓困計畫,未必能達成促進經濟復甦的目標;主要疑慮在於,獲得支票或失業給付的人,多半會把這些錢,拿去償還債務或存起來,不見得會用於消費,對經濟的刺激作用極為有限。
IHS Markit首席美國經濟學家普拉肯(Joel Prakken)對CNN表示,這種一次性的紓困款,不太可能帶動額外支出,遑論刺激經濟的立即效果。
美國前財長、經濟學家薩默斯(Larry Summers)認為,想促進經濟復甦,「讓消費者支出超過當前水平」,未必是重點,「人們不是不想花錢,是因為不能搭飛機到處跑、無法去餐廳聚餐,導致他們的消費減少。」
此外,在數名民主黨「自己人」,都對紓困案成效,抱持懷疑態度的情況下,紓困計畫能否獲得兩黨支持,在國會闖關成功,還在未定之天。
三、國際關係、地緣政治問題
川普主政期間,美國陸續退出、淡出各個多邊機制,甚至對歐洲、日本、南韓等盟友施壓;外界預期,拜登上任後,勢必得花不少時間,修復與盟友之間的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IHS Markit副主席葉爾金(Daniel Yergin)在接受CNBC採訪時強調,拜登上任後,世界舞台上最大的難題,就是美中關係,帶來的地緣政治挑戰。
本周二,準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出席聯邦參議院任命聽證會時特別提到,儘管他無法認同川普的作風,但「川普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是正確的。」
布林肯當時說道,毫無疑問,北京當局已對美國構成「重大國安和經濟挑戰」;他並強調,若中國以武力侵犯台灣,那將是個「嚴重錯誤」(grievous mistake)。
聽證會上,共和黨德州聯邦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也呼籲,拜登政府應給予台灣更多支持,並稱中國是「美國面臨的最大地緣政治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