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台灣、南韓不約而同都出現「生不如死」警訊!根據內政部統計,去年台灣出生人數為16萬5249人,不僅創歷年新低,更被死亡人數(17萬3156人)超越;南韓2020年新生兒僅27萬5815人,首度跌破30萬,亦低於死亡人數(30萬7764),意味著台韓這對「難兄難弟」,都埋下了勞動人口不足的隱憂。
南韓出生率下滑、老年人口增加,已成長期趨勢,多年來,專家學者不斷示警,稱南韓人口恐面臨負成長窘境;如今,前述警告已成真,而從去年初開始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更使南韓結婚、生育率,有進一步下探的可能。
《紐約時報》引述南韓央行報告指出,「疫情將對南韓的結婚、生育率,產生負面影響,導致人口老化加速。」
經濟前景不佳 選擇不婚的南韓年輕人越來越多
該報導分析,越來越多南韓年輕人選擇單身,就算是已婚者,往往也只有1個小孩,或決定不生孩子;主要原因,多半與該國經濟狀況不佳有關,年輕世代已無法承受居住負擔(買房)和失業率攀升,所帶來的威脅;簡單來說,南韓年輕人對於「未來生活會更好」的願景,毫無信心。
令人憂心的是,不斷下滑的出生率,恐對經濟造成嚴重衝擊,在年輕勞動人口持續減少的狀態下,雇主無法立即填補人力缺口,勢必影響產業發展,人口陷入負成長的南韓、台灣,皆面臨相同風險。
國發會於2020年8月發表的《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至2070年)》報告,便準確預測,去年台灣出生人數,會低於死亡人數,總人口已提早於2019年,達到高峰(2360萬人),並從2020年開始轉呈負成長;估計2070年,全台總人口數,會較2020年減少27%至39%。
除預估總人口數會持續減少外,該報告也寫道,2070年,台灣工作年齡人口,將較2020年「減半」,且有半數為45至64歲的中高齡者。
未來勞動力恐供不應求 不利經濟發展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邱達生分析,南韓、台灣這種「生不如死」的現象,將使未來的勞動力供給出現問題,「高齡化讓社會負擔加重,因為勞動力供不應求,未來政府的財政支出,就得分配很大一部分,去照顧高齡者的生活;至於用來支撐經濟成長的資源,將隨之萎縮,對任何國家的經濟發展來說,都是不利的。」
根據主計總處預估,台灣2020、2021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率,分別上看2.54%、3.83%,與其他主要國家相比,表現相對優異;在人均GDP方面,雖然南韓早在2017年,就來到3萬美元以上(2020年預測值為3萬1349美元),但台灣預計今年就可達到3萬38美元,經濟前景頗為樂觀。
然而,邱達生直言,人口出現負成長、未來勞動力的供不應求,勢必會讓經濟成長力道受到壓抑。
▲2018至2020台灣、南韓人口、人均GDP變化。(資料來源:主計總處、國發會、內政部、KOSIS/林信男整理、製表)
內需市場較南韓小 台灣經濟仍得靠外貿
值得注意的是,南韓已經進入「3050俱樂部」(編按:指人均GDP達3萬美元,人口超過5000萬的國家,目前共有南韓、日本、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和美國等7國),有一定程度的內需,可支撐經濟,「南韓受到外在變數的影響,比較容易解決,台灣吃虧的地方就是內需市場小,經濟還是得靠外貿。」
相較於中央計畫經濟,民主國家想解決低生育率問題,經常陷入束手無策的窘境。邱達生解釋,因應人口負成長,需要長期政策規劃,可是,一旦遇到政權輪替,這類政策經常無法延續,想看到成效,自然比較困難。
「低生育率已是一種趨勢,先進經濟體,包括日本、法國、新加坡,都有類似情況;如果是因為低收入,導致生育意願不高,政府通常會設法提高其實質所得,但,弔詭的是,低生育率,通常出現在高所得(族群)。」邱達生強調。
無論南韓或台灣,年輕人之所以不婚、不生,未必只和實質所得有關。邱達生認為,政府必須創造「能降低未來不確定性的社會安全網」,年輕族群才會有意願,去組織家庭;不過,他也坦言,不婚族越來越多,加上醫療體系日益進步,想反轉「生不如死」的現象,絕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