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樁曠日持久的談判,在上週五按下了風險資產價格,不過總體上看資金以正面的態度進入耶誕節假期。
第一樁是美國國會關於緊急救援計劃的談判,呼之欲出,但是遲遲無法落地,美股再創出新高後回吐。 第二樁是英歐貿易談判,政治人物既說了狠話,也透露出希望,可是精疲力竭的談判代表始終無法結案,英鎊匯率衝上高位後下挫。 上周重要市場新聞倒不少。
1)美國聯準會在總統大選後的第一次例會,市場原本希望決策者為明年政策走向點明道路,公開市場委員會卻按兵不動,沒有在資產購買計劃上釋放出直截了當的訊號,10年期國債利率高位徘徊。
2)市場風險意識淡化,美元匯率全面下挫,美元指數終於跌破90大關。
3)比特幣成為黃金的替代品,24小時內連破數關,價格飆升。
4)特斯拉被納入S&P500,股價飛起,馬斯克一天身家多出2500億美元。 石油黃金上周各有漲幅,不過和上面幾個相比已經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鐵礦石為首的大宗商品升勢淩厲。
在總統大選之後、今年最後一次例會上,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成員決定以不變應萬變,維持資產購買計劃規模和購買權重不變。 不過決策當局略微修改了前瞻性指引,表明打算在聯準會的就業和通脹目標得到「相當的進展」之前,它會至少維持現有的QE水準。 聯準會對於未來通脹的解讀也溫和鴿派,主席鮑威爾沒有回應聯儲回收流動性所需要的觸發點。 簡而言之,聯準會對於未來政策立場保持溫和模糊,以應對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的雙重不確定性,但是強調萬一出現金融壓力,它會加碼QE並重啟流動性專案。
筆者的解讀是,(1)聯準會對明年美國經濟復甦持審慎樂觀態度。 認為經濟明年向好,所以暫時不再加碼QE(2)認為復甦力度未必很強,所以對通膨前景的表述十分克制。 筆者相信,QE起碼會維持到2023年,屆時聯準會應該會先收流動性,再調整利率,小步慢行地推進,並隨時準備政策轉身。
2020年12月31日在迅速到來,英國與歐盟的貿易談判仍未結束,一個又一個截止日過去了,但是談判桌上仍然膠著。 雙方在公平競爭問題上有所突破,但是漁業額度尚有大的差距,兩邊都堅持沒有好的捕魚協定,便沒有貿易協定。 英國硬脫歐風險繼續增大。 英國政府將無協定脫歐稱為澳大利亞模式,其實就是WTO關稅,適合於任何WTO加盟國,即所謂硬脫歐。 為了準備無協定脫歐,法國開始召集數百名海關人員預備在EuroStar火車和各港口執法,但是沒有人知道應該如何執法。 橫跨英吉利海峽隧道兩端貨車爆塞,因為稅局在準備臨時海關。 英國脫歐公投在4年前發生,但是臨急抱佛腳式的準備才剛剛開始。 從食品藥物關稅到金融從業員工作簽證再到航班降落權,無協定脫歐所帶來的混亂難以想像,但是一切可能在2個星期後發生。 然而,談判桌上的雙方卻仍在玩「看誰先眨眼」的遊戲,金融市場也以船到橋頭自來直的心態觀望著。 本週末前如果不能達成協議,英國脫歐話題可能給市場帶來新的surprise。
本周焦點:英國脫歐和美國緊急救援預算。 因為聖誕假期,交易日子會縮短,成交量大幅下降。 數據上,中國PMI、美國耐用消費品訂單與核心PCE、歐元區消費信心指數值得留意。
本周記闡述作者對經濟、政策與市場的理解、認識,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