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假設是:「因為台灣在獨立的路上已走太遠,所以中國人民解放軍將沒有選擇。」在這樣得脈絡下,中國將別無選擇,而台美雙方將因應而行。在台美關係深化的同時,也不意外中國對台文攻武嚇更甚以往。
近期爭論
近期的爭論起源於9月22日美國知名國防與外交政策專家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一文,該文簡直是檢討受害之經典,他斷言 2016民進黨的勝利破壞了中國領導人的戰略,也就是藉由與台灣建立牢固的經濟互動,而使台灣人願意接受統一。
卡彭特明確的將兩岸緊張局勢歸咎於他所謂的「民進黨長久以來的政治控制」,而這邊的「控制」是指民進黨在最近兩次全國大選中表現出色。而就是那些主張美國隔岸觀火的主要論述。
但好險卡彭特的看法並非主流,前美國情報官保羅希爾(Paul Heer)表示,中國並不是在找攻打台灣的機會,與此相反的,中國在找「不」攻打台灣的藉口,而危險的點是中國認為美國正火上加油。
同樣是退休的前美國情報官,柯佛(John Culver)撰文至澳洲智庫「洛伊研究院」(Lowy Institute)發行的國際關係刊物《The Interpreter》,其文《未完的中國內戰》指出,中共認定的「勝利」是政治層面更勝於軍事層面,柯佛亦稱,中國並不想因攻打台灣而使軍力受損,因此台灣人抵禦的決心及美國介入的意願,使得中共長期以來只能裝腔作勢。
尋求北京的靈活度
本文的重點不是爭論統一台灣對中國領導人的重要性,而是既然台灣議題對中國如此重要,北京在處理台灣議題時可能靈活應變嗎?不論是卡彭特、保羅希爾或是柯佛,他們都認為美國和台灣都須避免中國陷入困境,雖說是中國自己造成的自我困境,因中國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