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時間今(8)日凌晨零點30分左右,拜登的選舉人票正式超過當選線270張,贏得本次美國總統大選。根據FOXNEWS最新報導,目前選舉人票總數拜登 290 vs.川普 214。開票仍在進行中,最終得票數字,以美國官方公布為準。
這樣的結果對於民調一直領先的拜登來說,也算是意料之中,但開票過程兩邊一度陷入膠著,甚至川普認為郵寄票可能違法,要訴諸法律行動,不輕易認輸,為選情增添變數。
身處台灣這個小島,由於川普反中的動作強烈,大多數人都希望川普能順利連任,然而川普的致命傷就是「防疫不力」,這點已經是全美人民揮之不去的夢魘,畢竟現在剛入冬,還有很大的挑戰。
最難過的莫過於金融業,或者說是華爾街人士,因為川普一向是股市啦啦隊,但他落選了,而拜登跟副手賀錦麗選前都提出要修改川普的減稅政策,回到以前的稅率,甚至還要課金融交易稅,讓貧富差距不再擴大,走極左派的路線,這對金融銀行股是極為利空的消息。
但拜登的能源及永續環境政策,包含乾淨能源政策,讓再生能源的股票都會受惠,例如Sunnova Energy(代號:NOVA)、Enphase Energy(代號:ENPH)、氫燃料電池大廠Plug Power(代號:PLUG)等等。華爾街另一派看法也認為電動車概念都會受惠,最有名的代表性當然是特斯拉(代號:TSLA)。此外,主張挪用政府5,000億的採購預算導向能源與永續政策,並打算額外增加4,000億資金進行新科技的研究與開發,這些都讓我們對股市可以抱持樂觀的態度。
整理一下從2020年初截至10月底,三大指數走勢差距甚大,道瓊指數(代號:DIA)從28538跌到26501,跌幅為7.2%;那斯達克(代號:QQQ)則是上漲26.7%,S&P500(代號:SPY)則是小漲1.45%。
但從本週一(11/2)投票前到週四(11/5),美股3個交易日,道瓊上漲1346點,而且那斯達克週三甚至大漲超過4%,彷彿這場總統大選已經塵埃落定,忘了可能還有連續幾週的法律訴訟要打(川普是這麼說的)。
其實民主、共和兩黨不管誰當選,都不可能阻止一個浪潮,那是什麼?就是紓困案會過,熱錢一定帶動股市。讀者只要抓準這個趨勢,自然就能明瞭未來的投資節奏。
第一、科技徹底改變生活,「軟科技」更勝「硬科技」
我們的生活被手機、平板等3C產品給占滿,不管工作或在家幾乎都離不開科技,不只是硬體,還有 Youtube、臉書、IG、推特、Google、蘋果、Netflix......等等,我們都難以逃開他們的手掌心。
以目前科技股的估值來說,本益比很多都很高,這是讓人比較擔憂的,但在選前這短短3週,也就是10/12~10/30共15個交易日中,做了一段適時的修正,道瓊指數這段時間下跌達8.5%,而QQQ則是下跌9.5%,SPY下跌7.7%,這讓原本高不可攀的股價稍微有了一點折扣。我們不管從基本面或技術面來看,目前的確還是多頭格局,這點我們不可能去否定,至於漲多就是要回檔,這倒也未必。
但一家公司的價值怎麼推估?股價高就是貴?股價低就是便宜?並不是這樣的,稍微資深一點的投資人都知道,除了股價還要看企業本質,財報的利潤、牛肉是否能端上桌來,當然也有少數的例外,可以用更高的本益比去推動股價,在多頭市場中,這樣的案例也不少,像是特斯拉(代號:TSLA)。
從這次Q3的財報中,我們可以看到即使尖牙股FAANG+M(臉書(代號:FB)、蘋果(代號:AAPL)、亞馬遜(代號:AMZN)、Netflix(代號:NFLX)、Google(代號:GOOG)、微軟(代號:MSFT))這幾大科技龍頭的財報是不錯的,但股價反而大跌,我認為最大的問題就是選前避免系統性的風險,如今選後大勢底定,就要回歸基本面去談。
原則上,長期投資我最看好的還是Google與蘋果;亞馬遜則是因為感恩節旺季的來臨,應該會有表現;Netflix的風險在於疫情是否繼續擴大......整體來說,儘管這幾檔尖牙股都是重量級的大股票,各有優勢且目前也都是強勢,但由於起伏風險過大,像之前回檔的時候,可以短短2週就達20%漲幅。所以我還是會建議儘量避免單壓,資產組合不要過於集中,分散投資比較好。
想要長期的穩定報酬率,分散投資絕對是重點,舉例來說上述這6檔股票資金如果平均各分配10%,那就占了60%的總資金,剩下的可以分配在避險資產的黃金(代號:GLD或IAU)與適當比率的美國長期公債(代號:TLT),年齡越高的投資人債券布局就要拉高一些,越年輕就降低一些。黃金長線依舊看好,短線或有震盪,沒太多機會,但是長多格局是因應美元會持續疲軟。
第二、疫苗誕生前,整體經濟復甦疲軟,看好「必需型消費類股」
歐美的疫情遠比亞洲嚴重的多,身處在台灣這塊土地,我們感受或許不深,但歐洲的確診人數與死亡人數持續攀高,撼動人心。
歐洲新冠疫情第二波高峰壓境,世界衛生組織統計10月最後一週每日病死人數比前一週增加了40%。法國和德國這兩大經濟體決定重啟全國封鎖隔離措施,英國首相強森宣佈,為了防止急速上升的第二波新冠疫情和保護全民健康醫療系統(NHS),將從11/5起到12/2在英格蘭地區實行一個月的全面封鎖措施。
歐美普遍不戴口罩,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但疫情受創越來越嚴重,歐洲整體Q4的景氣不會好到哪裡去。你還記得嗎?在上一次2月的崩跌中,一開始疫情先在亞洲延燒時,美股並沒有怎麼樣,直到後來才急速崩跌,在此有個觀念要帶給大家,「疫情確診人數、死亡人數很可怕沒錯,但封鎖城市、經濟行為停滯更讓人恐慌。」
美國商務部在10月29日公布了GDP數字,第3季經濟成長7.4%,折合年率33.1%,刷新紀錄......但這是因為第2季基期太低的關係,而股市早已反映了這樣的利多狀況,因此並沒有為股市帶來太大的激勵。在各商家慢慢恢復營業,以及民眾增加消費下,全美的經濟好不容易走出2~4月的嚴重時期,但現在歐洲3大國都再度封城了,美國未來呢?
這部分的選股我會偏重像是好市多(代號:COST)、沃爾瑪(代號:WMT)、亞馬遜(代號:AMZN)、或像是必需型消費類股這樣的ETF去布局(代號:XLP)。
第三、紓困案過關後,可望帶來股市新氣象
美國大選塵埃落定後,之前兩黨惡鬥、卡在國會的新版經濟振興方案也預料將順利通過,哪一黨要嚴加阻撓,似乎已經沒多大意義,反而讓人民更加厭惡。
加上迪士尼(代號:DIS)、艾克森美孚(代號:XOM)、雪佛龍(代號:CVX)等大企業近期相繼宣布大規模裁員,這讓紓困案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否則在疫情捲土重來時,再度折損民間消費力道,第4季經濟表現可能會比預期還要差,但也因此我認為會加大紓困的力道,這當然對科技股是好事,而原本弱勢的傳產股也有機會表現。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時,聯準會一口氣把利率調降為零,同時也表示疫情沒解決前不會升息,這代表著市場資金依舊非常浮濫,美國的尖牙股FAANG+M當然還是主流。原因無他,疫情改變了人類的生活,需求卻沒有消失,只是轉移。假如科技股的財報獲利有不斷的提升,那股價有拉回當然都會是長期投資人去布局的好點位。
作投資一定要記得盡可能不要預設立場,因為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這麼大量的貨幣供給量。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前,道瓊最高點也才14198,後來爆發了次貸風暴,引發諸多金融機構的倒閉,像是知名投資銀行雷曼兄弟,這讓道瓊指數跌到了6469,但隔了10年,道瓊指數卻已經穩穩站在2萬5千點之上,之前甚至還挑戰上攻3萬點。
巴菲特曾說過在低利率甚至零利率的情況下,道瓊未來有一天一定會來到10萬點。這一開始當然看了讓人莞爾一笑,甚至覺得巴菲特是不是老糊塗,但其實認真思考一下就知道,他並沒有說時間,是10年後還是20年後發生?沒人知道。這都有可能,但對我們做長期的投資規劃來說,就足夠了。
股市一步步往上墊高,就像房地產一樣,很難扭轉其大趨勢......就像在30年前,誰能想到台北市遍地都是千萬以上的房價,即便是40年的老公寓,甚至有的區域還高達2千萬以上。這就是全球大印鈔所產生的自然現象,錢會四處跑,不會只是留在當地。職場待遇M型化、整體社會的財產分配也M型化,投資股票會發現好、壞公司的股價也M型化。
你,做好準備了嗎?讓我們一起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作者簡介_畢德歐夫
現為居家宅爸,專職投資人。
交易員、曾任美股交易室經理(Floor Manager),交易經驗17年,交易總筆數達百萬筆。每月發表在網路上文字產出達10萬字。先從台股起家,曾交易海內外期權達4萬口。操作商品:黃豆、玉米、小麥、原油、指數期貨、歐元、日圓,主力為美股市場。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