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初馬來西亞國防部長依斯邁沙比利(Ismail Sabri Yaakob),公開讚揚台灣抗疫有成,他稱:「他們(台灣民眾)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以及勤洗手維持個人衛生。」並指出馬來西亞應學習台灣人的高自律行為。但另一方面,中國與馬國的外交與經濟的合作,的確阻礙了台馬之間的突破。
馬國的「東望政策」涵納中國
馬來西亞的外交政策一直都能從他國的經驗學習。時任馬來西亞首相的馬哈迪在1982年推出了「東望政策」,該政策改變了大馬與亞洲工業強國的關係,並向東亞的工業強國如日本看齊。在馬哈迪第二任總理期間重申「東望政策」所注重的國家包含日本、韓國與中國。
馬哈迪指出,中國擁有大量可用於投資和新技術的資本,他希望馬來西亞公司可以向已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中國公司學習,以實現馬來西亞成為高收入國家的目標。據馬哈迪稱儘管馬來西亞人享受政府提供各種形式援助的特權,他們與華人競爭時仍未能脫穎而出。
崛起的中國因素
馬哈迪於2018年再次出任總理時,各界就希望他重新平衡馬來西亞的外交關係,擺脫對中國的過度依賴。馬哈迪先是取消前任總理納吉所簽的一帶一路中國投資案,但同時也接受中國與馬國北部的建設投資,由此可知馬國總理深知與中國來往的政治與經濟平衡。
變化萬千的經貿互動
台馬關係的核心是貿易與投資,1990年代時台灣是馬來西亞最大的投資夥伴,而2015年台灣對馬投資了121億美元,成為第四大外資。但後來其他國家如中國、日本、新加坡和美國,已成為馬來西亞的主要投資者。
儘管如此,台灣仍然是馬來西亞的第六大貿易夥伴,大約有1,700家台灣公司在馬來西亞投資了2,500多個項目,總投資額約為124億美元。而馬來西亞是台灣的第七大貿易夥伴,台灣在2019年從馬來西亞進口了104億美元,而同年向馬國家出口了94億美元,可見雙方經貿互動既深且廣。
加深與馬國各民族交流
馬來西亞是一個由多民族所組成的國家,而馬來西亞的華人一直是台灣來往的主要族群,但正如專注於馬國華人交流所帶來的便利,同時也縮限了與其他民族如馬來人與印度人的交往。隨著蔡英文總統所推動的「新南向政策」與台灣對穆斯林的友善,台灣更應把握此機會擴大與穆斯林市場的貿易。
台灣與馬來西亞的關係享有著悠久的密切交流以及經貿歷史,但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台灣可以利用其在農業、醫療和科學的專業知識,以擴大和加深與馬來西亞政府的雙邊合作,例如分享有關對抗疫的公共衛生知識、如何對抗中國影響力與虛假訊息。隨著北京緊緊逼迫,台馬之間的合作項目不減反增。
作者:I-wei Jennifer Chang 是全球台灣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在加入GTI 之前 Jennifer 為美國和平研究所(USIP)的中國專家,研究範圍涵蓋中國在印太地區、中東、非洲的衝突,並曾在華盛頓特區的印度大使館與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擔任研究員。
原文:Stepping Up Taiwan’s Links with Malaysia
By: I-wei Jennifer Chang VOL. 5, ISSUE 10 / May. 20,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