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可能走入負利率嗎?雖然 Powell 強調尚無使用負利率的打算,將優先使用購債、資產負債表及前瞻指引工具,但全球確實持續朝向越來越低的利率進行,這樣的狀態也延伸出 4 項思考:
1.金融機構過去賺取利差的方式將不如過往,強迫面臨轉型。
2.電子貨幣將崛起,長線黃金也將受惠貨幣貶值。
3.負利率造成的資金行情仍需搭配政策未來的方向,以具有提高生產力的資本財與科技產業為主。
4.負利率對經濟的影響,或許短線有用,但以歐日的例子來看,卻造成了儲蓄率攀升、長期殖利率曲線平緩的窘境,可以看出若無生產力(創新)持續上升的支持,長期帶來的效果非常有限,甚至將傳遞負利率工具無用的訊號。
2008 年金融危機後,全球景氣放緩、通縮風險升高,瑞典、丹麥、歐元區、瑞士、日本,以及匈牙利央行紛紛將主要政策利率降至負值,正式揭開全球負利率的序幕。
而近期,遠月的美國 30 天利率期貨首度突破 100 ,透露即便聯準會主席 Powell 不斷強調目前美國未有進入負利率的必要,但市場仍開始押注美國在本次肺炎疫情重創經濟後,有加入全球負利率國家行列的機會。雖然負利率未來發展的議題就如同橡樹資本(Oaktree Capital)創辦人Howard Marks所說沒有人能預測,但本文仍希望借鑒全球短短十年的負利率歷史,嘗試延伸思考負利率環境下,未來可能的發展情境以及長線資本市場的投資機會與風險。
借鑒歐、日負利率成因與進程
我們最為熟知的負利率代表自然是 歐元區 及 日本 兩大經濟體,而他們其實面臨著相同問題: 1) 長期通膨以及通膨預期低迷的環境、 2) 匯率強弱影響出口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