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受新冠疫情衝擊,第1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季增年率萎縮4.8%,六周累計逾3,000萬人失業,但美股道瓊和標普500指數4月漲幅卻是1987年來最大。經濟與股市表現嚴重脫鉤,究竟是怎麼回事?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在紐約時報專欄指出,每當思考股價的經濟意涵時,務必再三記得一個規則:股市不等於經濟。換句話說,股市表現(大致受貪婪與恐懼之間的擺盪驅動)與實質經濟成長之間的關係總是鬆散的,甚至於不存在。
然而,克魯曼認為,當前美國股市與實質經濟脫節,有更深層的原因:投資人之所以買股票,一部分是因為沒有別的、更好投資去處。事實上,就某種意義而言,股市表現強,正是因為整體經濟很弱。
畢竟,除投資股票外,最主要的其他投資方式是買債券。然而,近來投資債券的報酬率很低。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僅0.6%,遠不如2018年底時的高於3%。因此,買進在疫情衝擊經濟下仍能賺錢的公司股票,對投資人而言仍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那麼,利率為何這麼低?這反映債市預料經濟將長期受壓抑,而且相信聯準會(Fed)在可見的未來,都會維持寬鬆貨幣政策不變。
新冠危機曾在3月間引發巨大賣壓導致美股暴跌,眼看可能把這世界拖下與2008年金融海嘯類似的深淵,所幸Fed介入、大舉收購資產,得以避開危機,否則此刻美國可能面臨更大的經濟災難。
上回美國就業市場最後終於從經濟大衰退復甦,主要也是拜利率降到史上最低之賜。然而,需要長期維持利率在低檔,即凸顯經濟的疲弱:企業獲利雖高卻似乎對投資裹足不前,通常寧可砸錢買回自家股票。但低利率對股價顯然是利多。
由此來看,美股在暴跌後強彈的韌性,雖然發生在糟糕透頂的經濟壞消息頻傳之際,卻不無道理。
※本文由經濟日報網 (https://money.udn.com/money/index) 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