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市場上多有正面的訊息,但因為消費始終不振,美國許多的企業主管對於雇用新人事和其他投資依然裹足不前。
股市上漲、企業獲利優於華爾街的預期。兩年多來,針對標準普爾五百股價指數公司調升預測值的分析師首次比調降的人多。在所有好消息充斥的情況下,你可能會以為經濟的迷霧終於散去,美國的企業經理人也準備帶領公司再次成長。
但美國的企業主管們仍不敢預測自己的命運。在一般的不景氣中,經過幾個月的削減成本與打銷庫存後,目前應該是他們開始考慮重建的時刻。但有許多人反而在準備因應一連串痛苦的新縮減行動。
問題在於,削減成本提高了第二季的盈餘,但沒幾個人能預測說,銷售什麼時候會反彈。假如公司變得過度驚嚇,因而對經濟的火花毫無反應,那結果或許就是繼續擴大不景氣的時間與強度。
目前有許多公司都覺得束手無策,只能以不變應萬變。漢威國際(Honeywell International)的執行長大衛.寇特(David M. Cote)說,他希望不必裁員,於是要求十二萬員工中的許多人,準備在未來幾個月放長達一周的無薪假。位於亞特蘭大的家得寶(Home Depot)則開始感受到類似二○○六年美國房價下跌的衝擊,並使出了一切手段,從結束部分事業、改造採購流程到控管成本不等。
目前不確定的狀態或許難以掌握,但經濟學家預測,大部分的公司在第二季就會有所改善。過去十八個月來,美國的企業大砍了庫存、人事和資本支出。那既是為了因應低迷的經濟,也是加速跌勢的重大因素。威爾斯資本管理(Wells Capital Management)的首席投資策略師詹姆斯表示,每次復甦的第一步都是,在銷售沒有反彈的情況下重建獲利。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則表示,到目前為止,大約有七七%的公司打敗了分析師所估計的盈餘。隨著獲利回溫,投資人對於重回股市也會覺得比較有信心。
消費者依然不願意花錢
最大的未知數在於,消費者預計會怎麼做。由於信貸供給不足,加上失業率上升,人們還是不願意花錢。大型超市喜互惠(Safeway)在第二季就看到了這種現象。它所公布的銷售數字下跌了六.五%,比預期中糟糕,因為顧客都退而求其次去買低價的雜牌產品。而且在確信自己的飯碗能保住前,美國人不太可能大掏腰包。亞德尼投資公司(Yardeni )的總裁艾德.亞德尼說:「重點在於,企業要停止裁員。」
只要外在環境還有疑慮,各公司就會繼續著重在內部所能做的事情上。聯合科技(United Technologies)商業公司的總裁博安睿(Ari Bousbib)說,他在中國以及美國的冷凍貨運業等地方開始看到了生機,但信貸的全面受限,卻抑制了重大的營建案和訂單。
企業因應方式大相逕庭
連在同一個行業內,某些公司所採取的作法也大異其趣。玩具大廠孩之寶(Hasbro)的作法是努力大舉投資,以促進成長。它今年夏天幫忙製作了兩部電影——「變形金剛:復仇之戰」和「特種部隊:眼鏡蛇的崛起」,以藉此拉抬相關的玩具銷售。該公司還花了三億美元,和發現傳播公司(Discovery Communications)推出新的有線電視網。在此同時,對手美泰(Mattel)則打算在二○一○年之前把成本降低兩億美元。這麼做使第二季的獲利提高了九○%,儘管銷售下滑了一九%。
有許多領導人試著一方面控制成本,一方面把賭注壓在未來的成長上。包裝大廠包爾公司(Ball Corp.)去年推出了幾樣新產品,其中包括新的瓶蓋,使消費者能把鋁製的飲料罐重新封口。但執行長大衛.胡佛說,該公司也很注重降低成本,所以上一季的盈餘才能提高三三%,儘管銷售有所下滑。
經理人小心為上是對的。「我們目前所面臨的實際變動大概比過去二十五年都要多。」麥肯錫公司的董事洛威爾.布萊恩說。對於衰退可能會如何收尾,他擬出了幾套劇本:初期的復甦到明年中將帶來合理的成長;受傷的銀行抑制放款,加上消費者的違約率上升,使痛苦延長;政府的資金帶動微弱的成長;或是公司一直不請人,加上投資人對美國經濟失去信心,使情況進一步惡化。
布萊恩認為,企業領導人不確定「自己應該要固守陣地,還是提出成長策略」。「就像邱吉爾所說,我們來到了起點的終點。」
(By Christopher Palmeri and Jena McGreg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