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與想像的情節,有時只有一線之隔,如今席捲全球的COVID-19(武漢肺炎)就是明證。
美國老牌懸疑小說家迪恩昆茲(Dean Koontz)的1981年作品「黑暗之眼」(Eyes of Darkness),2月被歐美讀者意外發現故事情節過於吻合武漢肺炎疫情,使這本老書再度爆紅,成為英語系國家在疫情衝擊下,出版業市場少見的當紅炸子雞。
這一切都要從2月中說起。
美國加州作家Nick Hinton在個人推特貼文指出,「迪恩昆茲在1981年寫的小說,竟然預測了新冠肺炎的爆發!」
他在貼文中附上該書1990年代版本的封面照片,以及書中相關頁數的照片。
▲加州作家Nick Hinton在推特貼文,指出「黑暗之眼」內容與當前疫情極為相似,讓這本老書爆紅。(圖片來源:翻攝推特)
最引人注意的應該是同一頁上的這兩段:
「大約在那個時候,名為Li Chen的一位中國科學家,帶了一片磁碟投奔美國,磁碟片裡記錄了中國十年來最重要也最危險的新式生物武器。他們稱之為『武漢-400』,因為是由他們在武漢市郊的RDNA實驗室所開發,而且是由該中心創造的人造微生物的第400種可靠病株。」
「武漢-400是個完美武器,它只會折磨人類,沒有其他生物能帶原,而且就像梅毒一樣,它在人類活體以外活不過一分鐘以上。」
▲「黑暗之眼」於本月初衝上美國亞馬遜的當周熱賣書籍排行榜。(圖片來源:亞馬遜官網)
無巧不巧,引起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在中國首次出現之處就是武漢,而且距離疫情首次現蹤的華南海鮮市場約32公里處,就是中國科學院的武漢病毒研究所,這不僅使得各種陰謀論說法甚囂塵上,更大幅刺激了「黑暗之眼」這本書的銷量。
本月初「黑暗之眼」在美國亞馬遜的當周熱門書籍排行榜一度衝上第三名,而且該書的英國出版商Headline也透露,「黑暗之眼」的電子書版本在三個星期之內銷量飆升3000%。
出版商也趕上這股熱潮,在本月推出最新版的「黑暗之眼」上市。
▲美國知名懸疑小說家昆茲的作品超過100部,從1980年代就成名至今。(圖片來源:昆茲個人臉書)
這本書在美國亞馬遜上的讀者評語在過去一個多月激增,一位讀者說「這本書與現在發生的大事,巧合程度高到讓人毛骨悚然,讓我的血管瞬間結冰!」
還有讀者留言說,「怎麼會有作家早在1981年,就知道會有人造病毒,而且在現實中致人於死的方式,就跟書中描述的一樣?真是精采的故事,但也令人費解。」
有趣的是,「黑暗之眼」的熱潮可能也吹到台灣。這本書在國內可以公開查到的圖書館館藏目錄中,只有國立師範大學、政治大學及清華大學的圖書館才有,其中政大及師大圖書館的典藏都已被外借。
1981年初版上市 取名病毒為「高爾基-400」
其實在本書1981年出版時,「武漢-400」病毒的名稱是「高爾基-400」(Gorki-400),也就是以病毒來源地、當時蘇聯的城市高爾基來命名,直到1990年代本書再版,蘇聯已經瓦解後,昆茲才將其更名為「武漢-400」。
對於近40年前的老作品忽然成為大熱門,昆茲一直沒有對外發言,因此外界難以得知當初他創作這本書的想法或情境。
這本書的話題性從2月中起扶搖直上,有人質疑內容除了上述提到的地方之外,其他都與當前疫情無關,因此認為昆茲稱不上是神預言,但無論如何,本書成功帶動了英文出版業在疫情當下的業績。
此外在出版市場上,近期搭上武漢肺炎熱潮的不只「黑暗之眼」。
法國大文豪、美國恐怖小說家作品 均搭上武漢肺炎熱潮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已故法國大文豪卡繆(Albert Camus)於1947年出版的代表作「鼠疫」(La Peste),以及美國老牌恐怖小說家史蒂芬金的1978年作品「末日逼近」(The Stand),都是近期歐美出版市場上的大熱門。
至於現年74歲的迪恩昆茲,生平作品超過100部,在全球銷售量超過4億5000萬本。他雖然以懸疑小說著稱,但素材經常納入恐怖、奇幻、科幻及神秘等元素,也是美國小說類新書熱門排行榜上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