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即使中國境內單日病例,連續3天呈現下降,官方也宣稱疫情「可控」,但外界對於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仍抱持疑慮。
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曾在其著作《即將到來的中國戰爭》(The Coming China Wars: Where They Will Be Fought and How They Can Be Won)一書中,將中國形容為「疾病孵化器」(disease incubator),大力批判當地的公共衛生水準。
就過往經驗來看,美國對來自中國官方的數據,始終抱持懷疑態度。美國中情局(CIA)官網上,一份名為《中國統計的問題》(The Problem of Chinese Statistics)的研究顯示,過去22年來,中國官方的統計系統,仍未臻完備,在多數領域,「甚至無法滿足最低準確性標準的統計數據。」
研究認為,造成上述結果的原因有二,一是統計人才的供給、培訓不足,二是中國民眾對數據準確性的態度,較為隨便,在此情況下,預期「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許多領域的統計數字,仍有其缺陷,且不夠完整。」
而以下3件事,更埋下了美國不信任中國官方數據的因子。
中國遭控隱匿SARS疫情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全球公衛資深研究員黃嚴忠(Yanzhong Huang,音譯),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美國對中國處理公共衛生問題的質疑,源自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期間。
當時,中國政府被指控,試圖掩飾SARS疫情爆發一事,據悉,SARS病例最早出現在2002年11月,即使中國官方隔月就知悉此事,但仍拖了好一陣子,才向社會大眾公布相關訊息。
即使中國後來做了些許補救措施,包括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合作,抑制疫情蔓延,但黃嚴忠認為,未在疫情爆發初期告知公眾的事實,加劇了人們對此事的焦慮、恐懼和猜疑。
GDP面臨「灌水」質疑
另一方面,中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統計,也常面臨「灌水」質疑;例如,2019年3月,香港中文大學與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團隊,於「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發表的研究便顯示,2008至2016年間,中國GDP成長率,估計平均較官方數據,少了1.7個百分點。
這篇名為《解析中國國家數據》(A Forensic Examination of China's National Accounts)的論文指出,中國各地方政府,為獲得來自中央的獎勵,採取各式「調整」措施,「達成」經濟成長與投資目標,甚至在2006年之後,出現地方政府GDP預估值高於中央統計的現象,且平均幅度達5%。
匹茲堡大學經濟與歷史學教授羅斯基(Thomas Rawski)對CNBC指出,經濟學家和中國官員普遍認為,來自地方政府的數據,並不精準。
▲中國GDP面臨「灌水」質疑。(圖:翻攝自A Forensic Examination of China's National Accounts)
疑似操縱人民幣匯率
2019年8月,川普政府正式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且此舉獲得共和、民主兩黨支持。
當時,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曾言,早在川普入主白宮前,中國就一直在操縱人民幣匯率。
布魯金斯學會桑頓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杜大偉(David Dollar)直言,川普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凸顯了美國官員對中國歷來經濟數據的失望和懷疑。
雖然在美中簽署第1階段貿易協議前,美國已將中國從匯率操縱名單中剃除,但杜大偉強調,中國抑制人民幣升值,藉以維持貿易優勢的行徑,相當明顯,這也是造成美中貿易爭端和不信任感的重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