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育率直直落,北歐的芬蘭也「不惶多讓」,為搶救生育率,當地1個名為Lestijärvi的城市,祭出「新生兒獎金」(baby bonus),生1胎可獲得1萬歐元(約合新台幣34萬元)獎勵,其他城市也群起效尤,但芬蘭的生育率,仍未見起色,原因何在?
根據BBC報導,自2013年實施以來,「新生兒獎金」措施(1萬歐元分10年支付),讓Lestijärvi的生育率明顯回升,芬蘭部分城市,也有樣學樣,紛紛提供數百至1萬歐元的獎勵機制,盼生育率能谷底翻升。
然而,就芬蘭2018年的生育率(去年台灣生育率僅1.06,意指每名婦女平均一生只生育1個小孩;芬蘭則是1.41,創歷史新低)來看,「砸錢拚增產」仍無法解決生育率低迷的問題。
▲芬蘭生育率直直落。(圖:翻攝自Statistics Finland)
「錢」只有部分效果 這3個條件也得兼顧
想拉抬生育率,「錢」只能解決部分問題,在缺乏其他配套措施的情況下,成效不彰是必然結果;該報導分析,除了錢以外,「經濟情勢」、「政策支持」和「友善職場」,都是促進生育率,不可或缺的條件。
愛沙尼亞塔林大學(Tallinn University)人口統計學教授Allan Puur表示,過去15年來,愛沙尼亞的生育率,明顯攀升,固然與社會福利政策有關(例如,有3個以上小孩的家庭,每月可獲得300歐元補貼),但,該國經濟穩定成長,才是主要因素,「生育率有其週期性,這意味著,當經濟好轉時,新生兒往往會增加。」
拉抬生育率,必然得從政策下手,但光「撒錢」未必有用,政府和國民之間,對家庭的觀念是否一致,至關重要;法國人口研究所資深研究員Laurent Toulemon指出,法國民眾可獲得多種家庭津貼,例如約950歐元的生育補助金、國家補貼的日托服務等,且民眾相信,對於家庭這件事,政府會提供經濟上的協助。
儘管過去4年,法國生育率略有下滑,但相較於其他歐盟國家,該國生育率,仍穩坐冠軍(2018年為1.84)。
搶救生育率 政策面向要更廣
義大利的生育率也欲振乏力,但位於該國北部的城市Bolzano,生育率卻高達1.67(高於歐盟平均值1.60),主要原因,和職場環境極為相關。
Bolzano自由大學(Free University of Bozen-Bolzano)經濟政策教授Mirco Tonin分析,當地生育率較高,關鍵在於雇主提供多種彈性工作方式(例如遠距工作),使婦女可兼顧事業和家庭;在Bolzano,20至64歲的女性當中,有73%活躍於職場上,遠高於義大利全國平均值(53%)。
從上述案例可得知,提高生育率,不是砸錢就辦得到,其中涉及的問題,比想像中更廣泛、複雜,唯有透過全方位規劃,才能使相關政策,不致流於見樹不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