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台灣先生」之稱、在金融業有長達35年資歷的寬量國際〈QIC〉策略長谷月涵今〈21〉日出席2019北威秋季論壇《全球負利率潮流的警訊》,以「The Inevitability of Negative Interest Rates〈負利率的不可避免性〉」為題發表演講。
「世界末日快到了?」谷月涵開場表示,原講題訂為「The Inevitability of Negative Interest Rates〈負利率的不可避免性〉」,但後來想想這題目太長了,稍微改一下,改成「The End is Nigh〈末日來了〉」。他說,美國總統川普為世界帶來改變,雖不是真的世界末日,過去我們認為正常的狀況,已慢慢在改變。
新科技出現,貧富差距擴大
上班族錢越來越難賺?
首先,新科技讓生活變得更加便利,例如找路、找老公和老婆,用手機App就可以辦得到,這是以前很難想像的。
然而,每次市場出現新科技時,經濟都會有很大刺激,推升經濟成長,並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出現。
值得留意的是,這段時間的經濟成長,雖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但勞動工人必須學習新的科技和技術,並非所有人都能爭取到這新的就業機會,過去沒有經歷和學歷的人,無法因應趨勢改變,已經變得越來越窮。例如uber崛起,造成計程車司機的抗議。
谷月涵認為,以美國來看,新科技的出現,改變了很多人的上班形式和生活,例如不一定要到公司處理公事,在家用電腦也能工作;另也不一定要出門用餐,透過Uber Eats訂餐送到府上。但不可否認的是,科技的進步,對於人類來說是很自然的。
此外他觀察到,科技的進步,雖帶來很多就業機會,但美國薪資並沒有明顯成長,目前美國貧富差距越來越擴大,且社會上更開始出現「反菁英主義」、「反國際主義」。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香港,香港人反對剝奪公民權,美國和歐洲可用投票來反對,但香港人沒有投票權,只能上街對抗,美國、英國和香港都一樣面對貧富差距問題。
整體而言,新科技讓國家經濟在成長,個人和企業獲得的好處越來越少,除非是大型的科技企業,像臉書、亞馬遜、谷歌等新科技公司,很容易去募集到資金,而一般中小企業獲利的空間,則正在縮窄中。
基本上,「我們都在用負債,在支撐經濟的成長,」企業要擴大設備,需要向銀行貸款,負債成長會帶動經濟成長,經濟規模變大之後,就要用更多的負債,才能刺激明年的經濟成長。
谷月涵說,20年前用1.5元的負債可以帶動1元的GDP成長,投資回報率還不錯,但現在要3元負債才能帶動1元GDP成長。所以要讓GDP持續成長,就必須用更多的負債和貸款來推動,國家負債比將會越來越高,這趨勢是我們要關注的。
利率下降,也使貧富差距更嚴重
他認為台灣這優勢,比美國還安全!
目前全球經濟成長率偏弱,造成利率下降,但提高有錢人資產價值,有錢人用貸款來買資產〈例如股票、房地產〉,第一、貸款成本會越來越低;第二、資金流動高,有錢人會投資股票,利率下滑股票市值會上漲,有錢人會越來越有錢,最後同樣會使貧富差距越來越嚴重。
此外,原本要破產的公司,因低利率讓其支撐下來,導致很多該淘汰公司沒有被淘汰,這些公司將產品價格壓低,因沒有通貨膨脹壓力,市場殺價競爭,導致上班族錢越來越難賺,經濟成長也無法有效上漲。
然而,從國家政策來看,負利率雖然可刺激經濟、刺激消費者購買力,但對於消費者而言,錢放在銀行存不到錢,所以他得存夠多的錢,才能支應生活開銷,所以購買力就跟著下降。
谷月涵說,從過去經驗來看,短期利率高於長期利率時,意味著經濟開始進入衰退,股票市場也會有所反應,但這次股票市場反應卻慢了幾個月。
他話鋒一轉提到台灣,他說,台灣利率這麼多年都那麼低,現金很多、但沒有人投資、花錢買東西。目前台灣資金很多,從台股資金面來看,目前資金充裕,可支撐股票市場的成長。若從台股和亞洲市場的指數來比較,台股表現比其他亞洲股市還要好。
至於美中貿易戰開打,市場認為台灣是很大的受害者,但後來發現台灣公司做的產品和供應鏈,是很多國家無法代替的,「台灣的市場還是很安全的,這和美國是不一樣的,因為美國的資金面是相對偏弱的。」
最後,谷月涵說,「馬克思理論很值得探究的,資本主義是你有錢,你可以投資設備,投資設備可以賺更多錢,而沒有錢的人會越來越沒錢,而若所有的錢,都落在有錢人身上,那老百姓有什麼錢可以買東西,經濟一定會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