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子女過得比自己好,是為人父母者的心願,但,實際情況,可能會讓爸媽們深感憂慮;史丹佛大學研究顯示,1940年代出生者,有90%機會,賺到比父母更多的錢;然而,在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的情況下,1980年代出生者,只剩50%的機會。
該研究透過對人口普查數據、稅收資料的分析,找出數字背後,「美國夢」逐漸消失的經濟意象,其觀察範圍,涵蓋1940至1984年之間出生者。
研究報告作者之一、史丹佛大學經濟系教授Raj Chetty表示,「美國夢」所期待的理想狀態,是「孩子可獲得優於父母的生活水平」;但研究結果卻顯示,美國社會的「絕對流動率」(absolute mobility)急遽下滑,其中又以中產階級降幅最大,此現象也和許多人的焦慮、挫折感有關。
▲該圖表清楚呈現史丹佛大學研究團隊的分析結果。(圖:翻攝自Opportunity Insights官網)
貧富差距擴大
收入不平等現象加劇
造成上述趨勢的原因,未必和經濟成長趨緩、國內生產毛額(GDP)下降有關;關鍵在於,貧富差距擴大,使收入不平等的現象,更加明顯。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9年發表的報告亦指出,千禧世代(皮尤將之界定為1981至1996年間出生者)所擁有的財富,遠不及戰後嬰兒潮世代(皮尤將之界定為1946至1964年間出生者)。
由皮尤研究中心報告可得知,2016年,千禧世代家庭擁有的淨資產(扣除負債、房產價值),約為1萬2500美元;而1983年,戰後嬰兒潮世代家庭擁有的淨資產,則約2萬700美元。
錢難賺
千禧世代資產最少
若將X世代(皮尤將之界定為1965至1980年間出生者)也納入觀察,可發現,2001年,X世代家庭擁有的淨資產,約1萬5100美元;簡言之,3個世代的比較結果顯示,千禧世代手中的資產最少。
▲皮尤研究中心對不同世代的區分。(圖:翻攝自皮尤研究中心官網)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十幾、二十年來,年輕就業者的收入,並無太大變化;皮尤研究中心報告稱,2018年,千禧世代家庭所得中位數約7萬1400美元,與2001年X世代家庭所得中位數(7萬700美元),相當接近。
日益高昂的生活費、薪資倒退、房價和育兒開銷的攀升,都讓貧富不均問題,更加嚴重;為求生存,許多上班族,開始兼差,為自己創造更多收入,希望有朝一日能「翻身」,只是,這個夢想何時能實現,他們也給不出肯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