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對總值5,5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加稅,貿易戰不斷升溫,全球經濟前景堪慮;根據《紐約時報》分析,2007、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各國央行手中,仍有一些可應對危機的工具,但當前這種政治與金融市場高度連動的險峻情勢,恐使聯準會(Fed)採取的因應措施,難以發揮成效。
8月23日,北京當局宣布,將分兩階段,對價值約750億美元的美國輸陸商品加稅;川普不甘示弱,立刻透過推特回應,目前對2,500億美元陸貨加徵的25%關稅,將自10月1日起,提升至30%;此外,原訂9月1日起,另對3,000億美元陸貨加徵的10%關稅,將增至15%。
經濟諮詢機構MacroPolicy Perspectives創始人Julia Coronado表示,貿易緊張情勢升級,其不可預測性和不穩定性,都無法被納入經濟模型,「某些事正在發生驟變,非常危險。」
降息就像「給骨折傷患止痛藥」
另一方面,Fed主席鮑爾在今年的傑克森霍爾(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會發表演說時指出,7月貨幣政策會議結束後,金融市場動盪、貿易緊張情勢加劇,導致全球經濟成長趨緩,Fed正對此情勢進行評估,將採取適當行動,維持經濟擴張。
值得注意的是,鮑爾也強調,貨幣政策是提振消費、企業投資及公眾信心的有力工具,但無法作為國際貿易爭端的「規則手冊」。
報導稱,鮑爾此言隱含的訊息是,當不可預測的貿易政策,對經濟造成傷害時,Fed手中的政策工具,只能發揮有限的療傷效果;換言之,面對當前經濟情勢,降息就像「給骨折傷患止痛藥」,聊勝於無,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各國央行已無有效因應工具?
對於鮑爾的演說內容,川普大感不滿,並於推特寫道,「我只有一個問題,誰才是我們更大的敵人,是鮑爾,還是習近平主席?」
報導認為,目前的經濟情勢,與金融危機期間有所不同,雖然2007、2008年的慘況,令人感到恐慌,但當時各國央行手中,仍有一些可應對危機的工具。
然而,就過去幾個月的狀況來看,面對當前情勢,各國央行似乎沒有太多因應之道,如果8月23日上演的戲碼,可作為參考指南,各國央行的審慎態度,恐怕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註:全文獲《紐約時報》授權,By Neil Irwin © 2019 The New York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