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諾貝爾生醫獎(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的得主揭曉,也揭開了一年一度「諾貝爾週」的序幕。
今年的生醫獎由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UT MDA)的艾利森(James Allison),以及日本的本庶佑博士共同獲得。
他們發明了活化T細胞對癌症判別能力的方法,稱為「免疫療法」,現在已應用在多種癌症的治療上,比如治療血癌的CAR-1,在臨床中達到9成有效的驚人成績;甚至對某些以前無法治癒的晚期癌症也是如此。
Just in! Nobel Laureate Tasuku Honjo, surrounded by his team at Kyoto University, immediately after hearing the news that he had been awarded the 2018 #Nobel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pic.twitter.com/8TdlnXiSLe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2018年10月1日
2018 Nobel Medicine Prize awarded for cancer research https://t.co/7vKCeh1jR5
— Reuters Top News (@Reuters) 2018年10月1日
諾貝爾委員會指出,本庶佑得獎的主要原因,在於他發現了免疫細胞上的蛋白質(PD-1),並揭露它是免疫細胞的「煞車」效果,使免疫細胞不會攻擊自體系細胞。然而狡猾的癌細胞會利用這個特性,欺騙PD-1而使我們的免疫細胞發現不到癌細胞的存在。本庶祐則找出方法,把PD-1這個「煞車」給先關掉,使免疫細胞能發現癌細胞,然後加以清除。
諾貝爾團隊表示,兩位得獎人的免疫療法為癌症治療帶來跨時代變化,徹底改變醫學界對於癌症治療的想像。
艾利森生於1948年,現年70歲,在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獲微生物學學士學位,後來又取得生命科學博士學位,現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他是在1980年代後期,開始研究T細胞的運作機制,終於在1996年發現T細胞表面抗原受體,他稱之為「檢查點」(Checkpoint),開始研究檢查點與癌細胞的關係,並設想改變檢查點是否能改變T細胞清除癌細胞的效能。
WATCH LIVE: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2018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2018年10月1日
Hear the breaking news first – see the live coverage from 11:30am CEST.
Join the excitement and use the hashtag: #NobelPrize.https://t.co/p59dtP7sqh
而他的妻子夏瑪(Padmanee Sharma)也是醫學博士,同樣服務於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主要是在前列腺癌患者身上測試新療法。
本庶佑1942年出生於日本京都,他的父親也是一名醫生,他在高中畢業後考入京都大學醫學系,師承早石修、西塚泰美教授,這兩位是日本第一、二位沃爾夫醫學獎得主。本庶佑現任是京都大學高等研究院特別教授。
唐獎相當慧眼獨具,早在第一屆唐獎(2014年)時,就將生技醫療獎頒給了艾利森與本庶祐。
※本文授權自中時電子報,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