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伊政府提出脫歐新計畫,底線模糊不少,但內部卻分歧巨大。
歐洲則認為,英國既要共同市場,又不肯付出代價。梅伊就算成事,也會裡外不是人。
英國首相梅伊,沒有金剛鑽,卻攬了一個瓷器活兒。前首相卡麥倫當年為競選,承諾脫歐公投,但根本沒想過英國人會投票脫歐。公投結果出爐,卡麥倫黯然下台,疑歐派與親歐派火併,一直不肯表態的梅伊漁人得利,意外地當上了英國首相。
梅伊內心支持軟脫歐,既不願意英國被綁在歐洲戰車上,尤其是移民政策,但又對歐洲共同市場戀戀不捨。上任後提出Brexit is Brexit(脫歐就是脫歐),為英國啟動里斯本五十條一錘定音,英國踏上了脫歐談判之路。殊不知歐盟在談判上態度強硬,甚至在梅伊承諾支付分手費後,談判仍然舉步維艱。時間流逝,企業為此焦慮,投資卻步,一些跨國企業甚至開始將部分功能移往歐洲其他城市。這對嚴重依靠外資投資的英國經濟,影響甚深。
然而,梅伊內閣內部在如何脫歐上卻分歧巨大,缺乏共同點。英國明年三月有序離開歐盟變得越來越渺茫,迫使梅伊不得不採取鐵腕手段,與各派攤派。七月六日的內閣會議上,梅伊祭出「不從即炒魷魚」家法,迫使疑歐派就範。不料在二十四小時內,負責脫歐的三位負責人包括外長強生相繼辭職,英國政府出現了一場罕見的兵變。
筆者認為,內閣倒台的機會不大。強生等叛將徵集到四十八名保守黨議員,啟動對梅伊的不信任動議,機會較高,但是得到一五九名議員支持而扳倒政府的可能不大。而且疑歐派內部也不統一,脫歐大將麥可.戈夫(Michael Gove)、連恩.福克斯(Liam Fox)就傾向留在內閣,寄望於脫歐之後再加碼。
梅伊的位子暫時無虞,但是她失去了原本就很微弱的國會領先優勢。反對派工黨勢必聯合保守黨叛將,在國會阻止脫歐方案通過。英國很可能在秋季根本拿不出脫歐版本,最終無法和歐盟達成貿易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