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名聲,一部分源於一種貧富差距的象徵,畢竟處在國際都會孟買的心臟位置;其次,2008年奧斯卡著名電影《貧民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即是以這裡作為故事背景。
這裡,是亞洲最大貧民窟,惡名昭彰的達拉維(Dharavi slum)。
「你對達拉維的印象是什麼?」陶希.賽迪克(Tauseef Siddique)問我。他是我們的導遊,從小在這個貧民窟裡出生、長大。25歲的陶希受過高等教育,大學主修電子工程,「一度想找個穩定工作,但還是想為自己的老家做點事。」他的故事,去年被英特爾拍成微電影,導覽的生意總算好了些。
而我必須如實回答:「貧窮、犯罪、髒亂。」他習慣性地笑了笑,然後領著我們走過陸橋,像是穿過黑洞,我們來到另一個世界⋯⋯。
走出一條生路
走出一條生路
大約2平方公里的土地,100萬人生活於此,竟也自然生成了工業區、住宅區、商業區。
塑膠回收、陶瓷、皮革、刺繡都有,甚至具體而微有了「垂直供應鏈」。
「生活在最底層的印度人,不管在哪裡,都會試著來這裡謀生。」陶希說。
在幽暗雜亂的環境裡,終日操作高危險的機具,他們必須專注工作,為了安全,為了每月新台幣2000到3000元的收入,也為了保住好不容易抓到的生路。
現實框不住夢想
現實框不住夢想
一面牆,展示著貧民窟中學生的美勞作品,主題是「我的夢想」,透明壓克力外盒寫滿數學符號,這位作者想當數學家。
走出「展場」,一個大概不到六歲的孩子靜靜坐在門邊,一雙小手拿著紙筆想要寫些什麼。
紙和筆,在這裡都挺珍貴吧!
但最珍貴的,還是他小小腦子裡關於未來的無限想像。
快樂可以這麼簡單
快樂可以這麼簡單
貧民窟裡的生活,有它自成一格的「小確幸」。破房子前擺著看板,這裡是「電影院」,今天不演電影,而是印度人最愛的「世界盃板球賽直播」。
街道一角,幾位少年在玩一種類似彈珠的遊戲,用的是路邊石子磨成的球。陶希玩了一把,他贏了,但輸家還是開心地給他擁抱。
在這裡,他們都是外人眼中的輸家,但不代表沒有開心生活、想像未來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