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看世界脈絡的方法,你就能看懂天下事
台灣人其實是很矛盾的。從地理位置、國際處境,以及自然資源來看,我們應該是要很有國際觀的。因為作為一個小國,我們一定要比大國對國際情勢有更高的敏感度。可是在實際上,台灣人又非常沒有國際觀。我們的注意力往往被內部的口水與八卦所占據,對於台灣以外的事務,既沒有能力關注,也不感興趣。這其實是很可怕,也很可悲的。
可是要加強國際觀,我們應該從哪裡開始呢?學外文很重要,對國際事務、國際文化有相當的敏感度與一定的興趣也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分析國際情勢的架構。
本書的第一部分,就是介紹當前國際政治幾個重要的權力板塊,以及大國與小國的互動。在過去冷戰時期,要看懂國際關係比較簡單,因為只要把「美蘇爭霸」的架構往國際事件上一套,大概都可以看出一個端倪。冷戰結束之後,國際關係又恢復往昔的生機與複雜。舊的衝突(如巴爾幹半島的民族衝突)又冒了出來,而新的強權,如中國,也逐漸浮現。在這同時,美俄之間的角力也不因冷戰結束而休兵。所以在第一部分,我們就從大架構,把這些看似複雜的權力互動,試著理出一個頭緒。
當然,國際上有許多板塊或集團,比如APEC、東協、東協加一(東協十國加上中國或日本,或韓國,所以共有三個「東協加一」)、上海合作組織、美洲國家組織、北美自由貿易區、南錐共同市場(南美南方共同市場)、歐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非洲聯盟等等,分別根據軍事、政治或經濟,將世界化成一塊一塊。不過由於這些區塊都是靜態的,很容易在網路上查到相關資料,所以本書就捨去不談。因為我基本上想寫的還是看世界的「方法」,而不是國際現勢資料庫或字典。
第二部分談到政經議題。石油、糧食、貿易、災難、衝突等,都是近年來國際上的中心議題,在可見的未來也勢必是全球注目的焦點。了解這些中心議題,讀者可以看清國際事件背後,國與國之間如何互動,以及它們帶來的深遠影響。
第三部分要談的是達成外交政策目標的工具。一個國家想要達成外交政策目標,通常可以在「外交」「經濟」「軍事」「宣傳」四個工具之間作一選擇。這四個工具該怎麼運用?有哪些實例可以為這些工具提供「註腳」?大國和小國在選擇運用這些工具時,有沒有什麼特別的限制?本書將分章討論這四項工具。
現在,就請翻開第一部分,讓我們從中國的崛起開始談吧!
作者:劉必榮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國際關係專家,兩岸三地講授談判學首屈一指的權威教授。政治大學外交系第一名畢業,教育部公費留學外交政策學門第一名赴美,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碩士,維吉尼亞大學國際關係博士。在大學教授國際政治、外交政策與衝突解決等課程,並於「外交領事人員講習」為外交官講授談判技巧。曾任中國時報國際新聞中心主任、總主筆、行政院顧問、外交部諮詢委員、公視「七點看世界」及「全球現場」、大愛「寰宇新聞」、年代「世界年代」等節目的新聞評論主播。致力國際觀的建立與談判藝術的推廣。現任台北談判研究發展協會理事長、和風談判學院主持人,並於每週二固定在News98「財經起床號」節目,為聽眾分析最新國際時事新聞。
劉教授以思路清晰、說理犀利見長。剖析國際時事,有如說故事般娓娓道來,呈現新聞事件的架構與脈絡,使萬里之外的國際大事也鮮活了起來。國際關係方面的著作有《國際觀的第一本書》《深層思考與思考深層》。另著有《談判兵法:孫子兵學的謀略智慧》《三頂帽子哲學:劉必榮的談判人生》《談判,無所不在》與《新世紀談判全攻略》,其中《談判兵法》已譯為韓文在首爾出版。
出版社:先覺出版社
書名:國際觀的第一本書──看世界的方法
目錄:
增修版序 掌握變動的脈絡
序 看懂天下事
寫在前面
一、見樹更見林:從大架構看世界
1. 中國真的崛起了!──大國之間的權力新格局
2. 誰才算大國?──強權崛起的必經之路
3. 東亞新秩序──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
4. 俄國後院的角力──俄國周邊國家與美俄較勁
5. 中東──一根火柴點起一場革命
6. 從北極到地中海—─國際爭逐的新場域
7. 小國有外交空間嗎?──以小事大的藝術
二、政經動脈:從政治與經濟看世界
8. 石油與油管政治──牽動國際情勢的黑色力量
9. 糧食與貿易談判──環環相扣的危機
10. 災難與救援──重大天災的連鎖效應
11. 國際衝突──從敵意到戰爭的不和平對峙
三、運籌帷幄:從外交政策看世界
12. 外交的藝術──國際關係的潤滑劑
13. 經濟制裁──改變他國行為的不流血手段
14. 演習與試射飛彈──軍事力量必須能放能收
15. 政府、媒體和網路──資訊時代更需要國際宣傳
後記 從台灣看世界
附錄 重要詞彙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