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風災發生後一星期,慈濟志工團即抵達受創最嚴重的獨魯萬,他們妥善運用國人自行研發的科技產品,短短一個多月協助災民重新站起來,慈濟高效率的賑災能力背後,是怎樣的管理力?
風災過後,獨魯萬有些地方很難找到乾淨的水飲用,遍布垃圾甚至是動物屍體的河川,也無法解災民的渴,這時,來自台灣研發的淨水器,發揮了強大功效。
助力一:高科技淨水器
一周內架設完成 解三千人的渴
慈濟將三組每日可產水五公噸、名為「Q Water」的緊急淨水器送往災區,「Q Water」具有快速組裝(Quick)、優質(Quality)、豐沛(Quantity)三大特性,為二○一二年水利署委託工研院研發,解決每次颱風豪雨過後,災區的淨水廠無法處理高濁度的水而停止供水、或是無自來水可用的偏鄉用水問題。
「我們一行人一抵達獨魯萬,帶著水質分析設備,測試該地區水源的導電度、濁度等,一旦找到可用的水源,再檢視是否有適當的面積與空間架設淨水器,從清晨五、六點開始動工,直到晚上六點,一天之內就搞定所有的事情!」淨水器研發人之一陳建宏接受《今周刊》訪問時驕傲地說著。
陳建宏表示,當海燕颱風侵襲時,慈濟便聯繫工研院尋求支援,剛好工研院有此淨水器的關鍵元件,在一星期內快速組裝完成,並且提供三名專業人力一同前往獨魯萬,協助架設淨水器。「在滿目瘡痍的惡劣環境下,一組淨水器每日可供二千至三千人飲用。」
慈濟將35噸的香積飯運送至菲律賓,讓災民與志工能一得溫飽。
助力二:香積飯
方便沖泡兼具口感 滿足災民的胃
喝的問題解決了,另一民生大計─食的問題,也困擾著災區。儘管有國際救難單位提供罐頭和麵包,但吃久了,總是無法得到滿足感,慈濟志工於是在一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起,在災區供應熱食「香積飯」。
日本推出乾燥飯行之有年,但價格昂貴。○六年,慈濟證嚴法師考量災區缺水、缺電、難以烹煮食物,請德晗(音同涵)師父研究出台灣本土的「香積飯」,不需經過生火煮食,泡水後就能食用。
「我不是食品本業出身,當時為了做出香積飯,還曾經很傻氣地把煮熟的米直接日曬,或是拿去花蓮精舍的穀粉乾燥機做測試,結果都失敗。」德晗師父說,經過一個月不斷地試驗,最後發現飯在送入乾燥機之前,要先經過「加水分離」的特殊程序,才會成功。
香積飯的重量比一般米飯輕,一公斤的香積飯能供十六人份,熱水沖泡約十五分鐘即可食用,冷水則需一小時。「為了配合每個人不同的口感,香積飯附上咖哩、沙茶等六種料理包。」德晗師父說。這次送往菲律賓共三十五噸香積飯,讓災民與志工能一得溫飽。
但是,重災區沒電沒瓦斯時,該怎麼煮飯?慈濟又找到川佳機械董事長張金德所研發的「生質汽化器」,也就是俗稱的「火箭爐」,成為最佳的替代方法。自一二年中,張金德便與證嚴討論,如何設計出救災與環保兼具的炊飯發熱設備。
助力三:火箭爐
烹飪的最佳幫手 沒電沒瓦斯也不怕
助力三:火箭爐
烹飪的最佳幫手 沒電沒瓦斯也不怕
「要將原本約占地一千坪大的火箭爐設備,縮小成如汽油桶般大小,前前後後改良了六次,最後一次終於達到要求。」適逢海燕風災,便馬上送去支援。
火箭爐的原理,是先將枯枝、樹葉以及廢棄的木材,經過挑選、分類、去雜物、乾燥等過程處理後,壓縮成直徑約十公分、高約五公分的圓柱生質燃料棒,放入火箭爐底部,作為生火的材料。燃燒過程中所產生的有毒氣體,會因火箭爐內的特殊設計二次燃燒後消失,最後轉為高壓高溫的氣體來烹煮。
這次從台灣送了五百公斤的燃料棒至獨魯萬,四公斤的燃料棒可持續燒熱三小時,可承載最大的鍋爐為三十公升,約三十分鐘後便能提供二百五十人份的香積飯所用。在險峻的環境下,可說是最環保的烹飪幫手。
在食的問題之後,接著,就是如何讓災民安身立命了。海燕風災幾乎讓獨魯萬市九成五的房子全毀或半毀,災民沒了家,學校也沒有教室。
許多父母為了生計,加入以工代賑的行列,但若子女年紀尚小,便無法參與,因此,慈濟志工先興建簡易教室,不僅能讓學童快速接受教育,更有托育的功能。
助力四:簡易屋
百間教室能抵輕颱 五年內不壞
助力四:簡易屋
百間教室能抵輕颱 五年內不壞
「我們在三十天內就備料完成,陸續將一百多間簡易教室送達獨魯萬,希望災民的生活能更快回到軌道。」設計人張世問說。退休前從事建築業的他,曾參與○四年南亞海嘯救災,發現災區短時間內無法找到土地興建房屋,便開始研發中繼屋。「比起帳棚,我們所設計的簡易屋通風又隔熱,地上架高十五公分,不用擔心淹水。」
這個概念造福不少菲律賓學童,簡易教室是由雙層PP(聚丙烯)的塑膠瓦楞板搭建而成,每間約二十三.六坪,可容納七十二位學生;左右兩側各有三個窗戶,加上屋頂的兩個氣窗具有散熱的功能,室內比室外的溫度低攝氏三至五度。
「我們先把簡易教室的主架構用螺絲鎖好,一片一片地送往菲律賓,請當地的志工們在地上架好金屬架,再把PP板組裝起來。」張世問說,這些材料重量輕且安裝容易,十五人約兩小時就可完成,不但能承受輕颱的風力,最重要的是,五年內房子不會壞,若五年後PP板脆化可以更換,原有的骨架則可以續用。「我們正在趕製小型的簡易屋,可供災民居住。」
不過,在運輸系統幾乎完全失靈的狀況下,如何將賑災物資送往災區是一大難題。為此,慈濟透過交通部前部長蔡堆,情商中華航空及長榮海運協助運送物資,兩家公司也慷慨地只收取象徵性的成本費用。華航甚至還與菲國緊急完成臨時貨運航權協商,出動波音七四七貨機,載著近十噸重的物資直接飛往宿霧。
海燕風災侵襲後一周,慈濟志工團深入災區,據慈濟基金會統計,這次賑災動員六千人次志工,發放超過新台幣八.四億元;高效率的賑災能力是怎麼來的?
在台灣坐鎮的證嚴法師,被視為真正的救災總指揮。研究慈濟的政大公行系教授江明修說,證嚴的領導風格是聖雄式、召喚式,是領導帶動管理。「她以慈悲心與善心啟動,符合台灣常民生活與社會倫理。」
本身也是慈濟志工的智邦科技董事長黃安捷也說:「管理最害怕的是『為管理而管理、為制度而制度』,而沒有制度沒有管理如何管理?證嚴是以愛為管理,以戒為制度。」慈濟基金會發言人何日生說,證嚴讓大家看到心中有善,而善的力量有這麼大。
慈濟動員力驚人
組織沒成本 出國賑災自掏腰包
慈濟動員力驚人
組織沒成本 出國賑災自掏腰包
慈濟志工來自各行各業,不少人是業餘或退休後全力投入擔任志工,這也是慈濟動員力強大的原因之一。江明修說,慈濟確實吸引很多人才,而這個組織是沒有成本的組織,連出國賑災的花費,也是志工自己出錢。他並指出,從管理學的角度,「符號管理」是最好的切入,「藍天白雲」制服、綠色蓮花的標誌,內部階層化加上企業化經營,使得事情更容易推動。
善用科技,也讓賑災更有效率及資訊化管理。慈濟○八年起啟用Vmeet統一通信系統,讓證嚴得以每天在不同時段與世界各地的志工召開視訊會議。這套系統是黃安捷花了一年時間研發,無償提供使用。
慈濟的賑災成績,已讓國際社會看見台灣。江明修認為,「慈濟對台灣在國際處境的助益,已超過十個外交部。」這次賑災也有助於改善台灣與菲律賓的關係。
不過,慈濟能有這樣的表現,台灣民眾的踴躍捐輸支持、志工們無私地出錢出力奉獻,都是龐大的後盾。這,不但是台灣的大愛,也是台灣的軟實力。
四大功臣!最溫暖的幫手
生質汽化器(俗稱火箭爐):約汽油桶般大,以廢棄的木材、枯枝作為生火的材料,內部特殊設計能消滅燃燒過程中產生的有毒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