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度準確預警全球股市泡沫的經濟學大師羅伯特.席勒,應《今周刊》邀請來台發表演說,對於當前美國面臨的財政懸崖,以及在歐洲各國所進行的撙節措施,席勒提醒全球投資人,未來兩年經濟的復甦腳步將非常緩慢,景氣也會持續疲軟。
全球經濟向上走或是向下走?似乎到了重新尋找答案的時候。
十一月二十三日,《今周刊》與台灣金控、台灣銀行、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和運租車,共同邀請耶魯大學知名經濟學教授羅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來到台灣發表演說。面對滿場聽眾,席勒不改理性本色,並沒有用太過強烈的字眼斷定未來經濟後勢,然而,他的結論仍然明確:「衰退的機率不高,但很抱歉,恐怕也不會有令人興奮的復甦力道。」
作為全球百大經濟學家之一,席勒幾乎把所有的演說時間,用於辯證他的結論並非只是主觀上的簡單推論,而是確實有歷史經驗法則支撐。某種程度,這是一堂精采的經濟課,但在大師的「授課」過程中,卻也得到了關於經濟後勢的觀察重點。
首先,是政策面。
席勒(左三)來台發表演說,副總統吳敦義(左四)也親臨會場致詞。
別把撙節當成好消息
當全世界都睜大眼睛緊盯歐美國家的撙節政策,期盼政府能透過撙節來降低國債負擔、調整財政體質,進而邁向復甦,但是在席勒的想法中,一味地採取撙節措施只會造成反效果,不僅削弱復甦力道,更可能造成二次衰退,所以光是「減赤」、「撙節」都不是治本的良方。
「政府應該先想辦法提振民眾的信心。」席勒不談國家財政問題,反倒以全球民眾的「信心」作為景氣復甦的癥結,但為什麼得從信心面下手?
以行為財務學見長的席勒解釋,在過去的數十年中,無論是經濟、股市或房市,都與人類的「動物本能」息息相關。而所謂的「動物本能」,簡單說,就是驅動我們每天完成基本生活所需的動力,當中包括食衣住行,以及嘗試新事物的好奇心。
而現在,問題就在於「動物本能消失了」!席勒進一步解釋,金融海嘯後,大家都認為整頓財務為當務之急,不僅政府要降低債務,全球越來越多家庭的消費信心也大受影響,持續縮衣節食、不敢消費,同時也造成越來越多的企業不敢擴充產能、聘雇更多員工,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失去動能。
因此,席勒認為,政府不能只是力行撙節,也必須想辦法讓大家維持高昂的動物本能,更精確地來說,就是讓身為消費者的普羅大眾恢復信心。
另一方面,席勒也觀察到,很多國家的房市都有泡沫現象。「我們現在身處一個大家都心生恐懼的世界。」他解釋,最近幾年來,大家都聽到新興市場大幅度成長,房價開始上漲,也有越來越多人因此變得富有,很多人開始害怕被邊緣化,更擔心如果現在不買房子,未來一定更買不起,「當我們越擔心,越急著買,房價就會漲得越高,就是這種情緒造成泡沫。」席勒明確指出。
然而,當相反的情況發生時,也有可能造成房價非理性下跌,甚至是非理性地一蹶不振;席勒提出自己長期觀察美國房價的心得表示,房價的走勢與人口成長速度或房屋建造成本這些變數「根本沒有相關性」,說穿了,推升房價或壓抑房價的原因,都是群眾心態。
重振消費信心才能治本
整體而言,無論政府是要提振民眾消費力道、刺激企業投資,或是藉由股市、房地產的價格回溫來創造財富效果振興經濟,在席勒的眼中,答案只有一個,就是想盡辦法恢復「動物本能」,或者說,恢復人民的信心。而他也提出了有助於恢復信心的政策走向。
他認為,美國應該採「平衡預算」的方式來刺激景氣,也就是說,加稅與增加政府支出同步進行。除此之外,針對○八年次貸風暴發生後,金融體系崩壞導致全球陷入衰退,席勒則認為,必須要有更多的「金融創新」來幫助景氣脫離泥淖。
以美國的房貸為例,自金融海嘯後,美國房價大跌,有一千多萬個家庭陷入財務困境,許多人甚至連利息都付不起,更沒有多餘的錢可以用來消費。席勒認為,政府應該建立新的金融體制,保護這群房貸戶,設法降低房貸利息,甚至當房價下跌時,房貸的餘額也應隨之調降,間接刺激消費力道。
對於未來,席勒認為,市場上仍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唯一可確定的是,明後兩年,全球的經濟仍會走在疲弱而緩慢的復甦道路上。在演說的尾聲,席勒也不忘呼籲大家:「全球的經濟要有所發展,就是要發揮我們的動物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