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馬丁沃夫:未來十年,世界陷入「新蕭條」

馬丁沃夫:未來十年,世界陷入「新蕭條」
東德出身的德國總理梅克爾(中),對道德與正義極端堅持,但這樣的擇善固執卻讓債務危機國的改革之路更加艱辛。

莊芳、楊紹華

國際瞭望

法新社、Top Photo

809期

2012-06-21 15:54

希臘人作出了理智的選擇,全球崩壞危機暫告化解,然而在馬丁沃夫眼裡,歐債危機其實還沒找到真正的解決之道。這位當今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經濟評論家警告世人,未來五到十年,世界經濟將走入一種新的蕭條格局——「受控制的蕭條」。

總算,希臘人在六月十七日的國會選舉投票,沒有把自己的命運、歐洲的命運,乃至於全球經濟的命運,逼上絕路。

新民主黨、泛希臘社會運動黨,這兩個「支持接受紓困」的主要政黨,即使在這場選舉的得票率均未過半,但兩黨在三百個國會席次當中總計贏得超過一六○席,已遠遠超過主張「反紓困」的極左派陣營,而具有政策主導地位。

「繼續執行撙節方案以換取歐盟紓困金,並且留在歐元區」,這是希臘人的選擇。從歐洲及全世界的角度,選舉結果則是「希臘暫時不會離開歐元區,動盪暫時不會發生,全球經濟不會立即崩潰。」

「這樣的選擇,當然值得正面看待。」坐在位於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畔的《金融時報》總部辦公室裡,馬丁沃夫心繫兩千四百公里外的希臘選情。

 

歐洲病灶 問題未解,希臘仍可能離開歐元區


身為《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家,被稱為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專欄作家」,馬丁沃夫對於希臘選後的歐債危機新章如何解讀,不只報社裡的編輯人員急著看,世界各地關心經濟的每一個人,同樣也在殷切期待。

而在下筆寫稿之前,他先把自己對於希臘、歐洲、亞洲、世界經濟的未來脈絡,完完整整地告訴了眼前訪客、《今周刊》的採訪團隊。

「剛才我是這麼說的,這是值得正面看待的結果。」馬丁沃夫停了約莫兩秒鐘的時間,接著篤定說到:「然而,一場選舉,不會解決所有的問題。」

辦公室的窗外,就是英國交通動脈泰晤士河,河道上的往來船隻不少,船身留下的水紋彼此交會,在河面上畫出了錯綜複雜的線條。「畢竟,現在歐元區的問題,是政治、金融、經濟……,多方交互作用之下的結果。」他說。

馬丁沃夫開始抽絲剝繭,而第一條絲線的線頭,就是希臘。

他表示,固然希臘人做了舉世公認的正確選擇,但接下來的路,同樣並不好走。「如果照目前的撙節方案走下去,我必須說,失敗是必然的結果。」馬丁沃夫解釋,到目前為止,希臘仍然是個「嚴重入不敷出」的國家,經濟無法應付開支,本質上,這個國家永遠看不到擺脫債務、結束撙節的希望,「而到目前為止,希臘和歐元區領導者,還沒有找到一條讓希臘人看見希望的解決之道。」

他認為,依照目前的方案,希臘人即使在六月十七日做了正確的選擇,「但很有可能在一、兩年之內,他們又會推翻這次的選擇,再次走上險峻之路。畢竟人民看不到希望啊!」


馬丁沃夫提出第一個結論,「如果所有現行的計畫不變」,兩年之內,希臘很有可能仍將離開歐元區,歐元區的炸彈終將引爆。

 

看希臘

一場選舉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兩年之內,希臘恐怕仍將離開歐元區。

希臘

▲點擊圖片放大

 

歐洲解方一 用「銀行聯盟」拆除銀行崩壞的引信


那麼,如何扭轉這樣的悲觀結論,答案,在於他口中的「三條引線」。「金融系統、國家債務、國家經濟,領導者必須想辦法讓這三者不致失控。」他強調,「你不可能讓這三個問題在短時間內獲得大幅改善,但,你得想盡辦法控制這三條引線,絕對不能讓任何一端著火、點燃,否則仍將引發災難。」

馬丁沃夫開始分析「控制引線」的方法,在他眼中,這正是逐步化解歐債危機的唯一解方。


首先,是金融系統問題。

「必須讓世人相信,歐洲的銀行不會破產倒閉。」馬丁沃夫認為,銀行危機就像是「壓垮歐元區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當國家經濟與主權債務問題演變為銀行體系崩潰,就是一場「沒有緩衝空間的經濟災難」。銀行連鎖破產的結果,是經濟活動停滯,或者說,就是經濟大崩壞。

如何避免銀行破產?「金援、救助,當然是一種方法,但這種方法撐不了多久。」

六月十一日,西班牙政府決定向歐盟申請紓困,拯救境內命在旦夕的問題銀行,「這是必要的作法,但,不是最有效的作法。」馬丁沃夫解釋,「西班牙政府為何需要透過『申請紓困』來籌資?因為政府已經難以從公債市場借到足夠的錢了。但在接受紓困之後,政府欠了更多錢,債務規模更高,結果是更難透過正常管道借錢。」

「只要銀行再次發生破產危機,政府要不就是再次申請紓困,要不就得用超高的利息負擔,在公債市場籌措救命資金。」這是西班牙的當前處境,而要扭轉這個命運,「銀行必須加速進行資產重組,歐元區領導者則必須建立一套機制,讓區域內所有銀行存款得到一致的強力擔保。」馬丁沃夫舉例:「最近,包括德國總理梅克爾也有提到的『銀行聯盟』,或許就是一個方式。」

他強調,銀行聯盟若能成形,銀行或許會受到更多的監管,但也能得到更強的擔保,止住「擔心銀行破產」的市場情緒。「這麼一來,各國可以不必再把資源消耗於拯救銀行,集中全力解決國債問題。」

 

歐洲解方二 用歐元債券恢復高債務國的借款能力


畢竟,國家債務問題,才是一連串歐元區危機的根源。「因為經濟不振,所以這些承受高債務壓力的國家借不到足夠的錢;但是也因為借不到錢,所以這些國家連既有的債務都快無法支應,更不必說要振興經濟……,結果就是經濟永遠無法追上債務,破產只是遲早的事。」

 

馬丁沃夫認為,解決之道只有一個,「想辦法恢復高債務國家的借款能力。」他所謂的借款能力,不但是要「借得到錢」,並且是「用正常水準利息負擔能夠借到足夠資金」的能力,顯然,要有這樣的能力,須要強國的擔保。接著,他說出關於「讓高債務國家恢復借款能力」的標準答案:「歐元債券」。

 

所謂歐元債券,簡單來說,就是要用歐元區第一大國德國的經濟實力作擔保,強化弱國的借款能力。想當然耳,這個想法至今仍未被德國總理梅克爾接受,不少評論也認為,歐元債券等於「讓弱國有超越本身經濟實力的借款能力」,如同一劑麻醉藥,只有短期效果,長期下來反倒會加重債務壓力。

 

但在馬丁沃夫的解讀中,高債務國家的問題是「結構問題」,必須「送進手術房開刀才有得救」,而麻醉藥雖然救不了命,卻是開刀救命過程當中絕對少不了的必需品,「你要先讓他們借得到錢,然後才有經濟改革的條件。」他說。

 

是的,當銀行體系獲得保護,問題國家也恢復借款能力,才能開始真正走到「治本」的階段,也就是,改善問題國家的經濟。

 

歐洲解方三 用「德國人用力消費」恢復經濟動能

 

「這是最後階段,但卻是最重要的任務,領導者必須想辦法重拾歐元區的經濟成長前景。」他表示,當經濟恢復成長,自然能夠改善財政,接下來銀行體系的體質也會開始轉強,「也就是,前面那些被評論為『治標不治本』的藥方,可以開始退藥了。」

 

只是,如何讓義大利、西班牙,甚至是希臘等積弱不振的國家重拾經濟活力,「我實在不想這麼說,但,這又得回到德國人的意願問題。」眾所皆知,德國具有強大的出口實力,過去十年的發展模式,其實就是「出口到歐元區賺錢」,現在,「客戶沒錢了,是不是該換成德國人跟客戶買點東西。」

 

馬丁沃夫強調,「強國必須要採取擴張政策增加需求,讓西班牙、義大利等國的出口成長。」在貨幣政策上,需要以「弱勢歐元」為前提,在財政政策方面,則或許需要歐元區的「財政聯盟」成形,對強國與弱國的財政方向作出完美的協調,「唯有強國擴張財政增加需求、弱國才能在撙節財政的艱苦過程中,逐漸恢復經濟成長。」他說。

 

銀行聯盟、歐元債券、財政聯盟,「這三者,就是在希臘選後,我最想看到的三個政策改變。」馬丁沃夫說,當這三者成形,歐元區才算是真正走入正軌,「但我還是要說,從走入正軌到真正的恢復健康,至少需要五年時間。」

 

歐元區是當今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當這個最大經濟體的最佳劇本是「必須花五年時間才能恢復健康」,也就不難想像,為何馬丁沃夫對未來全球經濟的態度會是相對保守的,「我會形容,在接下來的五到十年,世界經濟將處在一個『受控制的蕭條』之中。」

 

他把場景轉移到美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即使面臨的問題沒有歐洲嚴重,但在馬丁沃夫眼中,如今的美國,經濟本身無法自體成長,若要勉強獲得成長的動能,就必須仰賴政策刺激。

 

「失業率居高不下,所以人民消費保守;在此同時,外部也沒有太多需求,歐洲衰退,中國減速,其他新興國家的市場則不夠大。」馬丁沃夫認為,「美國只能自己創造需求,並且,用弱勢美元換取出口競爭力,搶食一些海外需求。」而無論是自己創造需求或是搶食海外需求,都得仰賴政策幫忙。首先,是眾所期待的QE3(第三次量化寬鬆政策)。

 

看歐洲

為了世界經濟,我希望梅克爾認真考慮三件事:成立歐洲銀行聯盟、發行歐元債券,並且讓德國人多買一點歐洲進口貨。

歐洲經濟

 

美國病灶:只能維持有限的成長格局 解方:用財政擴張創造自身需求

 

「一定會有幫助,但效果不大。」馬丁沃夫解釋,貨幣寬鬆政策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壓低美國公債殖利率」,藉此降低境內各種融資借款的資金成本,刺激民間的投資或消費需求,「但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已經只剩下一.五%左右了,即使推出QE3,你認為這個數字還能降到哪裡?」

 

除了用寬鬆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也得跟上腳步,「我認為,美國應該採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但,效果同樣不會太大。」原因有兩個,首先,美國債務壓力已經居高不下,採取財政擴張政策必將面對強大的政治壓力,政府恐怕沒有大刀闊斧的揮灑空間;「其次,美國企業都很精明,如果誘因不夠,這群精明的企業家不見得會大舉投資,也不會新增雇用多少員工。」

 

美國與歐洲相比,不同之處是「歐洲還沒準備好經濟成長的藥方」,美國則是「可供選擇的藥方不少」,但兩者也有相同之處,「即使政策猛藥注入,但對於經濟的貢獻都相對有限。」馬丁沃夫表示,未來五年之內,美國的經濟只能力求自保,維持在「有限度」的成長格局之中。

 

看美國

還有很多政策藥方可以刺激經濟,但老實說,每一帖藥方的效果都有限,美國只能勉強力保經濟不致衰退。

美國經濟

如何說服民間企業增聘員工,讓就業數字「突破壓力」,總統歐巴馬(右)與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已經想盡辦法,但效果不大。

 

QE

 

亞洲病灶:歐美需求趨緩 解方:政策引導轉型內需

 

至於亞洲國家,「的確可以樂觀看待,你所聽到有關『亞洲終將成為世界經濟要角』的說法,都是真的。」然而他很快又說:「只是對於那些『非常樂觀』看待亞洲經濟的人,恐怕,未來十年他們會感到失望。」

 

在馬丁沃夫的眼裡,以中國為主的新興亞洲國家,面臨著共同的大哉問,「這些國家過去都是仰賴出口到西方國家獲得經濟成長,當歐洲和美國的需求走入長期趨緩的調整期,亞洲國家的成長新動力在哪裡呢?」他提出答案:「這些國家必須要轉型成為內需導向經濟體。」

 

轉型很難,某種程度上,亞洲也和現在的歐洲、美國一樣,忽然失去了過去習慣的經濟成長動力,於是,必須創造出新的動力;既然要創造,就要靠政策幫忙。「而在亞洲,政策刺激的難度在於如何避免資產價格泡沫化。」政策的擬定與分寸拿捏,將是亞洲國家未來十年的最大挑戰。

 

「相較之下,我比較不太擔心台灣。」馬丁沃夫說,自己從事經濟評論二十五年以來,「這恐怕是我第一次對台灣經濟提出看法。」他認為,台灣的經濟優勢是創新與活力,「但我還是要對當政者說,接下來的十年必須小心。你們即將面對的世界,市場愈來愈小、競爭者愈來愈多。」

 

「我唯一能提供的建議是,台灣必須認真思考如何面對、並且善用中國市場的未來機會。」

 

言至於此,馬丁沃夫再度回到全球總體經濟的制高點,「接下來的十年,經濟不會崩壞,但是也不會快速成長,這是『受控制的蕭條』格局。」說「蕭條」,是因為實質成長將極為有限,「受到控制」,是因為所有的需求、成長來源,都要仰賴政府的政策刺激。

 

「歐洲要靠德國政策刺激、美國要靠財政擴張、亞洲要靠政策引導轉型……,這些都需要時間,過程都不容易。」馬丁沃夫笑著說,「我今年六十六歲了,希望我還有機會可以告訴你:好的,這個世界調整結束,新的成長時代要開始了。」

 

看亞洲
如果你對亞洲很樂觀,那麼,未來10年你將感到失望。亞洲國家必須轉型,而轉型需要時間。

亞洲經濟

買一件國產衣服,就是一次內需經濟的創造。亞洲國家必須加速催動內需,因為過去仰賴的海外需求已經愈來愈小了。

延伸閱讀

「海峽會」開幕  蔡辰男笑談三十年風雨
「海峽會」開幕 蔡辰男笑談三十年風雨

2013-06-06

00878、00929、00919...年領180萬股息,為什麼還要拚命工作賺錢?存股達人:4個理由,我不提早退休
00878、00929、00919...年領180萬股息,為什麼還要拚命工作賺錢?存股達人:4個理由,我不提早退休

2024-09-02

海峽會$2500起品嘗SHABU SHABU海陸精品午宴!
海峽會$2500起品嘗SHABU SHABU海陸精品午宴!

2024-07-17

海峽會X辰日本料理夏季盛典 為夏日注入新活水 經典料理、頂級食材直球對決 創意歐日系風格宴!
海峽會X辰日本料理夏季盛典 為夏日注入新活水 經典料理、頂級食材直球對決 創意歐日系風格宴!

2024-07-11

三大名廚合體,再現蔡辰男的經典之作
三大名廚合體,再現蔡辰男的經典之作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