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占領華爾街運動如火如荼之際,實在沒有理由繼續同情銀行業,除非銀行財務能恢復健全,否則對經濟前景也不容樂觀。
當聽到高盛銀行賺不到錢的時候,就該知道,銀行業已進入艱困時期了。過去二周以來,美國幾家大銀行相繼公布第三季季報,但都不是好消息。高盛出現掛牌以來第二次的虧損;摩根大通獲利下滑四%,這還是加計了二十億美元未實現獲利後的數字,若扣除這筆收益,這家全美最大銀行的獲利恐怕要減少將近一半。此外,美國銀行第三季獲利六十二億美元,但若扣掉一次性的合法會計收益,其實際獲利只有二十七億美元。
摩根士丹利更是會計調整行家,近來市場傳聞該公司恐怕得進一步打消歐債部位;摩根士丹利表示,前三季獲利可望上升至二十一.五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九一○○萬美元高出甚多。然而若扣除會計收益,該公司獲利就只剩下三七○○萬美元。還有,花旗銀行的三十八億美元獲利中,也包含了會計收益,加計這筆收益,花旗營收成長一%至二○八.六億美元;一旦扣掉,營收就較去年同期衰退八%。
至於歐洲的銀行業就更不用說了。法——比德克西(Dexia)銀行是歐債危機爆發後,第一家接受政府援助的銀行;在法國、比利時和盧森堡政府共同協商後的決議是,德克西將被分拆重整,比利時政府將該銀行的當地分支收歸國有,納稅人則須承擔一二○○億美元的信用擔保。隨著歐債危機的擴大,德克西應該不會是唯一落難的銀行。
歐元區銀行持有千瘡百孔的主權債券,損及財務健全,部分銀行持有部位甚至高於資本。在希臘政府勢必接受金援下,希臘銀行卻持有搖搖欲墜的政府債券。當融資來源枯竭,法國銀行的壓力也更重。仰賴會計調整來美化獲利或許不違法,但卻無法一直持續下去;事實上,它的藥效很難超過一年。此外,正當占領華爾街運動如火如荼之際,實在沒有理由繼續同情銀行業,除非銀行財務能恢復健全,否則對經濟前景也不容樂觀。
○八年金融危機爆發後,Reinhart和Rogoff出版一本《時代變遷》(This Time Its Different)。書中一開頭提到:「如果說廣大的危機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債務過度的累積,不論是由政府、銀行、企業或消費者所累積,似乎通常會引起比經濟繁榮時間更大的系統風險。」然而,「在許多危機中,儘管私人債務扮演關鍵角色,但政府債務更是造成金融危機的普遍性問題。」
經濟衰退的成因若是金融危機,其後的經濟復甦遠比因庫存和資本投資過剩來得困難,所耗費的時間也更長;因為金融危機讓銀行無法或不願提供充分的信用,以支撐經濟復甦。由歷史資料看來,金融危機後的經濟復甦不但力道弱,時間也不長。看看美國,就算經濟成長預估遠優於歐洲各國,但也僅是疲弱復甦而已,更別說美股還是當前全球表現最佳的市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