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凋零,不會一夕滅亡,當股價反映對旺季師失望的悲觀,反而會有超預期淡季的強烈反應。
開學了,照說應該進入傳統出口旺季。暑假結束,家長要替學生準備工具,對比於七、八月的清淡,九月通常是下半年旺季的開始,一路延續到聖誕節。因此,傳統年度循環,下半年業績比上半年多一半,我們常聽到四六比,是這麼來的。
雜誌出刊的時候,結束暑假的不只是學生,還有歐巴馬在內一干人等,也乖乖回辦公室幹活。這段期間以開學為名義進行促銷,是歐美市場年度大戲的開場鑼,許多店家會用這銷售數字為基礎,向亞洲製造廠商下訂單。但不用等統計數字公布,現在就可以宣布,今年這旺季被沒收,以出口為主的電子產業,不要期待會有大反攻,最好狀況就是上、下半年一樣。而且這比例,會成為新常態。
東西方此消彼漲追平現象明年可能逆轉
首先歐美景氣不景氣,這還不打緊,真正的殺傷力來自於他們不浪費,也開始跟我們一樣,曉得要存錢。亞洲國家不是異口同聲,批評歐美借錢來花的習慣無法維持下去?這話,聽進去了,西方世界儲蓄率從二○○八年就開始提高,今年在債務危機壓迫中,連政府也不花錢。同樣的收入,要多存點錢,自然就少消費,副作用就是:對於來自東方的貨物需求降低。這個轉變,比循環停在低點的殺傷力更大,第四季當然還是會比第三季好,但幅度有限,別期望太高。
但,先別急著悲觀,西方不亮,東方亮!換亞洲各國開始花錢。
上半年的數字顯示,中國電腦銷售數字已經超過美國,以大陸市場為主力的聯想,排名節節上升,不只超越台灣的雙A品牌,趕過準備要自廢武功的惠普,成為武林盟主也只是時間問題。這不是孤例,其實已經有很多商品是這樣,例如汽車在去年就分出勝負,登上新科汽車王國寶座。只是那不是台灣強項,我們感受不深。可是個人電腦,有九○%是台灣廠商生產,這變化就很深刻。
在此消彼漲的情況下,台灣出口產業的循環新模式就會確立,也就是農曆春節影響力大過聖誕節。過去三年,數量的增長主要來自新興市場,但成熟國家單價高,還占有些微優勢。今年則是銷售的絕對數量與金額,都是東風壓倒西風,也就是說,以後影響產業榮枯,大陸發改會的力量會超過美國聯準會。對比於過去模式,旺季雖然不旺,淡季也不會太淡,原來上下半年的落差,今年追平,明年搞不好就逆轉。
歐美不是停止消費,而是不再「多」消費。投資市場要的是成長,這個願望就不能從傳統地區獲得滿足,而是從印度、巴西、俄羅斯這些金磚國家取得。
結論是這樣:電腦相關產業已經不是成長產業,不只獲利不成長,連營業額也很難。可是產業凋零,不會一夕滅亡,當股價反映對旺季失望的悲觀,反而有超預期淡季的強烈反彈。這個獲利機會,奠基於恐慌的殺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