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因斯曾說,在景氣衰退階段,政府要盡可能地花錢來刺激總體需求。政客們扛著凱因斯的招牌,卻沒讀通他的精要。
民主政治到底是不是失敗的制度?二千多年前的民主搖籃希臘,如今卻很有可能成為第一個爆發主權債券違約的國家;這兩者應該不只是巧合而已吧!
其他歐洲國家,尤其是德國,不甘心協助希臘解決債務問題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希臘人民享有全球最優惠的社會福利制度:勞工平均退休年齡五十三歲,退休金相當於退休前薪資的八○%。
凱因斯曾說,在景氣衰退階段,政府要盡可能地花錢來刺激總體需求。過去數十年來,民主國家的財政支出不斷增加;政府領導人很清楚,如果想採取負責任的財政政策和追求平衡預算,選票肯定會跑到對手陣營;而提供慷慨的社福和退休津貼,等於是政策買票,才能贏得政權。政客們動輒搬出大師的理論為其政策合理化。
這個民主搖籃的負債占GDP比率高達一五八%,居全球之冠;義大利一二○%次之,愛爾蘭一一二%第三。歐洲負債率最低的國家,竟然是前共產國家愛沙尼亞的六%,以及斯洛維尼亞和斯洛伐克的四三%和四五%。不過在社福方面愈來愈摳的美國,即使是極右派的茶黨,也不敢祭出刪減老人福利和醫療健保的預算。
政客們都扛著凱因斯的招牌,卻沒讀通凱因斯的精要──政府的長期預算應達平衡,在景氣衰退期間容許出現赤字,但在擴張期間則應有盈餘。政府要扮演平衡經濟的角色,在衰退期間刺激景氣,擴張階段要放緩經濟,如此有助於縮小經濟的波動,進而避免金融市場大漲大跌的風險。
多數民主國家不論景氣好壞,預算赤字都只增不降,再這麼下去,遲早要爆掉的;到時候,不單政府,甚至連民主政治制度也跟著陪葬。我們很難期待希臘人民會選出一個為了脫離當前困境,而對一千一百萬人民採行嚴苛財政制度的政府。一九六七年至七四年間,希臘軍方發動政變採取獨裁統治;過去發生過的,未來也可能再次發生。並非說負債持續累積就會拖垮民主制度,但是對前述這些國家而言,這卻可能是無可避免的趨勢。
資本主義要藉由社會福利制度來進行改革,將巨富的部分財富移轉給赤貧;少了社會福利制度,資本主義恐會走上馬克斯所預測的自我毀滅之路。成功的資本主義者最後可能獨占整個經濟體,卻沒辦法賣出任何一個產品給任何人,因為其他人都窮到沒錢可消費了。
諷刺的是,眼前卻是社福制度威脅民主政治的存在。當今的民主政府必須進行改革,特別是要在一個完整的景氣循環中,努力達到預算平衡;然而要推動這種不受歡迎的政策,勢必要經歷一場難熬的陣痛期。
台灣的民主政治歷史和那些東歐國家一樣,連負債比也十分相近。現在應該是設立政府負債比上限的時刻了,千萬別再用政策買票,賠上寶貴的民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