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年代,通貨膨脹席捲了美國,造成經濟停滯。如今,這個悲劇可能在亞洲新興國家上演!《今周刊》獨家取得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史蒂芬‧羅奇對亞洲應戰通膨所下的處方箋。他指出,亞洲國家若遲遲不升息,將會有可怕的後果。
亞洲的通膨問題比想像中還大,各國越早處理這個危機越好。然而不幸的是,執政者都沒有這種危機感。
亞洲的經濟體因為依賴出口,所以不願正面處理物價上漲的問題。因為他們害怕在後金融風暴的情勢下,先進國家的需求還未復甦回穩,主動調控物價會對經濟造成傷害。這種姑息的態度一定要調整,否則通膨將變得不可收拾。
除了日本還陷在通縮的週期泥淖中,亞洲區域整年的通膨率在去年十一月已經到了五.三%,比前年的三.五%明顯上升了不少。亞洲兩大巨人的問題更是令人憂心,中國已經超過了五%的水準,印度則飆升至八%。另外,物價上升問題在印尼、新加坡、南韓和泰國都很嚴重。
亞洲國家的通膨已相當明顯
沒錯,節節攀高的食物價格,是現在亞洲整體通貨膨脹很重要的因素之一,這種情況對發展中國家的低收入戶來說更是艱辛。在中國,食物在每個家庭平均支出中占了三三%,印度則是四六%。這種水準比先進國家高了二到三倍。
同時,核心物價水準(整體物價水準減去食物和能源等波動較大的物價)也有惡化的趨勢。亞洲整個二○一○年度的核心通膨率是四%,比前年還高出一%。
美國七○年代的惡性通貨膨脹,給我們一個慘痛的教訓:央行絕不能把核心物價和整體物價分開來看而覺得安心。食物價格上升造成的物價溢出效果一定會發生,進而造成的通膨預期一旦實現,情況就會無法控制。
好消息是,現在亞洲各國的貨幣政策大部分都在緊縮狀態。但壞消息是,這些國家的貨幣政策反應速度通常都很慢。
現在市場似乎都期待亞洲國家的貨幣政策一路走向緊縮。至少我們可以從最近亞洲國家貨幣的飆升看出,大家都預期他們會調升利率。和美元相比,由十個亞洲國家組成的平均匯率,已經到了金融風暴前的水準了。
當然,出口導向的經濟體絕不能把貨幣升值當成小事,畢竟這會傷害國家競爭力和全球市場的占有率。升值也會造成該國成為熱錢攻擊的目標。在這個脆弱的後金融風暴情勢,先進國的需求如風中殘燭,亞洲國家身處一個政策陷阱:如果縮緊銀根,就會讓他們的貨幣升值,造成負面衝擊。
亞洲國家絕不能落入政策陷阱,因為他們還有太多重要的戰略目標要達成。尤其是中國,在十二五規畫中準備增加民間消費,以調整它失衡的經濟結構。
目前,中國政府還在用溫和的手段控制通膨。它著重在調升銀行的存款準備率,並使用行政手段來調控食物價格,象徵性地升一下利率,然後相當保守地讓人民幣升值。
避免工資和物價互相拉抬的惡性循環
這樣的調控手段並不夠,中國需要更有決心地調升它的利率。中國的經濟成長率每年都在一○%左右,這讓它可以承受調升短期利率的風險,而為之後結構性的經濟調整鋪路。
中國的兩難代表著亞洲新興國家現今最大的挑戰:如何轉換國家的經濟結構,從依賴出口改變成以國內需求支撐經濟。如果不提高工人薪資和購買力,那轉換就不會發生。
但是,在一個加速通膨的環境,這可能會爆發工資和物價互相競爭拉抬的可怕惡性循環。這樣致命的工資物價關係肆虐了美國七○年代,將經濟破壞殆盡。亞洲國家如果要避免這個情況發生,就要在平衡消費前,先斬除通膨的萌芽。
在這個後金融風暴時代,亞洲國家展現了堅強韌性,否則現在局勢可能會更糟。而新興亞洲在中國的帶領之下,已經成為全球不平衡發展經濟的新引擎。然而在世界領導力量轉換的過程中,亞洲還必須面對這個新角色所帶來的嚴峻挑戰。如果現在不處理通膨問題,未來又該怎麼面對那些挑戰?
史蒂芬.羅奇(Stephen S. Roach)
現職: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耶魯大學教授
經歷: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
學歷:紐約大學經濟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