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債券基金公司Pimco執行長埃爾埃利安撰文指出,金融危機帶來的後遺症,將是經濟的過度規範與成長遲滯,美國得習慣這個新常態。
我們正處在政權轉移階段,大舉蛻變,進入我與我在投資管理公司Pimco那些同事們所謂的『新常態』(new normal)。」系統在遭到顛覆之後,絕大多數都會回復原有狀態。但證據顯示,即使這波危機的銳氣已經消退,對經濟體與市場而言,前景會很不一樣。
這倒不是說,美國政府沒有使盡全力讓事情「正常化」。也不是說,生產力與彈性不值我們一顧。政府盡了力,生產力與彈性也確實重要,問題是,它們仍不足以全面抵銷這波危機造成的經濟與政治顛覆效應。
換言之,危機過後的美國,會與上一次、二○○三~○七年的狀況,大不相同。在那段期間,持續的高成長與低通膨難得一見地結合,推動全球經濟,造就四.五%的年均成長。我們暫且擱下前景會出現多大差異的問題,先考慮造成這種前景的連鎖事件。
在危機爆發前夕,美國經濟已經來到融資、信貸盡皆耗盡的極點,房市的狀況尤為顯著。今天回想起來,我們都知道事情如何演變:銀行將奇形怪狀的貸款,包裝成更加光怪陸離的連動債金融產品,將千百億美元借給美國人,讓他們購買原本買不起的房子;克制消費與量入為出的舊理念不再流行,代之而興的,是房價只會不斷上漲的新觀念。
在這種新觀念推波助瀾下,屋主開始將房子當成提款機,大肆消費。
這種超級債務循環逐漸達到極限,美國經濟也走入死胡同。它擴張過度,於是在面對Pimco共同投資長比爾.葛洛斯(Bill Gross)所謂的DDR:去槓桿(deleveraging)、解除全球化(deglobalization),與再規範(reregulation)時,脆弱得不堪一擊。一旦房價回軟,消費便開始暴跌,銀行停止借貸,而且由於美國急著全力投入、拯救本國房市,跨國界活動也大幅放緩。
經濟洗牌的重擔
更有甚者,為防範高度破壞性的骨牌效應,決策人士不得不在資訊有限、沒有妥善工具的情況下採取行動,祭出大膽的「非傳統」政策。實驗於是成為常規。就像新藥的實驗一樣,這些政策導致一些始料未及的後果,與可能嚴重的副作用。
經濟行為改變了,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與政府鐵腕之間,出現微妙的均勢變化。面對子孫後代,我們得就這段非比尋常的危機歲月大費唇舌。因為他們很可能大惑不解,不知道何以他們必須承擔這麼沉重的經濟洗牌重擔。
洗牌勢在必行。明天的美國經濟速度會更慢。十五年來三%的年均經濟成長率已是明日黃花,今後的成長率將只有二%,甚至更低。失業率在今後三到五年將居高不下,六%將成為最低底限,而不是近日來許多人所謂「令人不快的高峰」。在政治力帶動的過度規範下,為避免動盪,金融系統不得不付出生產活動減少的代價,而更加像是綁手綁腳的國營事業。
事實上,若能從政治支配經濟的角度進行觀察,絕對錯不了。政治可行性,而不是科技效益性,將成為太多政策的決策關鍵。在這項決策過程中,市場系統的一些基本論點將遭到壓力。
美國不只受了皮肉傷
在國際層面上,後工業時代的盎格魯—薩克遜模式(在解除種種規範的前提下,賦予金融業重要角色)由於易於出現危機,可信度重挫。它將不再是全球一體採用的模式。而在不具備代用模式的情況下,全球成長腳步將放緩,財富與經濟活力將加速從美國流入巴西、中國與印度這類國家。
最後,如果美國不能謹慎處理它業已險象環生的公共財務,對於美元作為全球性儲備貨幣,以及對於美國金融系統作為最佳仲介儲蓄與投資工具,其他國家將不再深具信心。美國如欲掙脫這場危機,勢必擴大赤字、舉更多外債,在這種情況下,信心的腐蝕將使美國更難從海外取得必要資金,使已充滿挑戰的政策景觀更形險惡。
簡言之,套一句電影「聖杯傳奇」(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 Grail)的對白,世界經濟面對的問題,將遠遠不只是「皮肉傷」而已。同時,就像片中那位黑騎士(他在一場劍鬥中被砍斷雙臂,卻堅稱自己只受了點皮肉傷)一樣,有人也會否定這種新現實。
這麼做不對。邁向新常態的過程充滿各種挑戰,在面對這些挑戰時,公司與政府應不斷測試因應策略與重要論據的堅實性。改變工具絕不簡單。但值此政權轉移之際,若仍然抱持一些落伍的信念與運作模式,災情會更加慘重。
(By Mohamed A. El-Erian)
——穆罕默德.埃爾埃利安(Mohamed A. El-Erian)是全球最大債券基金公司Pimco執行長兼共同投資長。
他的暢銷書《經勢大激撞》(When Markets Collide),贏得《金融時報》/高盛2008年最佳商業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