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晶片公司因為庫存過剩而深陷危機,有的公司已尋求紓困。其中尤其以記憶晶片廠商最為嚴重,尋求整合或甚至退出產業競爭都已箭在弦上。
和美國的汽車業一樣,全球的半導體產業也面臨產能過剩、瀕臨破產和政府紓困的命運。雖然世人都在關注美國的汽車業,不過晶片業的困境對於許多國家同樣有著廣泛的衝擊,策略性意涵可能更為重大。
近年來,英特爾、三星和許多二線公司均已大手筆設立新產能。他們認為生產iPhone、黑莓機以及電子監視系統等數位裝置所用的各類晶片將帶來豐碩的商機。不過,隨著全球景氣消退,這些晶片的需求也跟著銳減。砸下巨資興建新廠的公司,現在一半以上的產能都是過剩的,導致嚴重虧損。美林半導體首席分析師何浩銘(Daniel Heyler)形容,情況「危急」。
半導體產業的景氣循環向來很劇烈,如果是平常時候,最弱小的業者會被淘汰出局、關閉或求售。可是,這波不景氣不同於以往。
晶片庫存暴增
晶片生產已加速全球化,許多大廠都設在亞洲。很多國家的政府認為晶片生產對於他們國家的經濟具有策略性意義,所以,一些政府提供資金援助給當地公司。晶片客戶因而享受到低價的價格,可是那些沒有政府支持的晶片業者就慘了。「最糟糕的莫過於政府出手拯救沒有競爭力的公司,」波士頓Avian證券公司研究主管柯恩說,「過剩的供給永遠都不會消失。」
產能過剩是個棘手的問題。十二月十六日,市場研究機構iSuppli發布警訊指出,晶片庫存可能在十二月底暴增到一○二億美元,遠高於九月底的三十八億美元。
於是,十二月起政府紓困案陸續出籠。中國最大的中芯半導體接受一家國營企業一.七億美元的注資。德國薩克森邦提供奇夢達(Qimonda)二.○六億美元資金,但目前仍不清楚這項協議是否已最後敲定。而在韓國,數家國營與民間銀行預料將提供海力士(Hynix)六億美元新貸款。
「一旦有個國家開始紓困,就會蔓延開來,」市場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分析師海達森(Christian Heidarson)表示。「大家都不想要自己的產業輸給其他國家。」
無可避免的整合?
台灣的風險可能是最高的。台灣已培植出龐大且賺錢的晶片業,台積電等巨擘的先進製程足以媲美英特爾及IBM。可是,現在台灣數家大型晶片公司都深陷困境。一些記憶晶片廠要是明年得不到政府紓困,恐怕都要倒閉了。
「撐不住了,」力晶董事長黃崇仁說。「現在沒有晶片公司賺錢。政府一定要支持這項產業。」十二月十六日,經濟部次長施顏祥表示,政府已考慮援助晶片公司。
經濟衰退與政府紓困兩大憂慮,已經重創記憶晶片公司的股價。新加坡特許半導體、德國英飛凌和美國美光的股價,今年以來都已跌掉至少七五%。
記憶晶片的競爭最為激烈,因為製程標準化,產品又已商品化。各家公司近年來投下巨資擴建產能,二○○七年投資總額便達到三三○億美元。由於七成的成本是固定的,他們沒有意願削減產量。
所以,即使需求大幅減少,亞洲記憶晶片大廠仍然不斷在市場倒貨。「所以價格才會跌到谷底,」美林分析師何浩銘表示。
站在客戶的立場,記憶晶片價格大跌可能帶來更多創新產品。例如,廉價晶片將使大家可以把所有照片都儲存在手機裡。
美國的晶片公司比亞洲廠商來得安全一點。全球晶片龍頭英特爾雖然也受到不景氣影響,但其核心業務是個人電腦核心的微處理器。它惟一的對手是超微,後者還在辛苦追趕,因為他們根本不敵英特爾雄厚的新科技投資。德儀和奇夢達的業務領域也不在商品化記憶晶片市場。他們擅長製造手機晶片。
全球晶片業的困境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日。產業整合看來已是無可避免,尤其是記憶晶片廠。
不過,要是台灣、德國等國家不斷提供資金給當地公司,其他國家的晶片廠將面臨一個艱難的抉擇:他們要不得在不公平的立場競爭,要不就得退出。「此時,任何選擇都會造成很大的痛苦。」iSuppli資深副總裁福特(Dale Ford)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