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萬美元的心臟手術為例,保險公司在免除所有支付額、病患與家屬的出國費用,甚至現金補貼後,最後仍可省下好幾萬元開支。
今年以來,包契爾已與七家海外醫院簽定結盟合約,希望在年底前再增加五家合作夥伴,使這十二家的海外醫院納入藍十字藍盾一百五十萬名保戶可以申請理賠的特約醫院。包契爾說,隨著美國醫療保健費用不斷上漲,醫療觀光勢必將是可行的替代方案之一。
就跟製造廠房與客服中心一樣,美國醫療保健也颳起委外風潮。「美國所有的大型保險業者不是已開始做功課,就是已經規畫出海外計畫,」去年才成立的產業組織醫療觀光協會會長艾德海特(Jonathan Edelheit)說。
艾德海特表示,保險公司即使在免除所有的自付額與共同支付額、為病患與其家屬支付出國的費用,甚至祭出現金補貼的誘因後,仍可省下好幾萬美元的開支。美國動一次心臟手術要十萬美元,而同樣的手術在亞洲一些最好的私人醫院卻只要一萬到兩萬美元。至於醫療保健的品質?這些特約合作的海外醫院,通常都通過美國醫療衛生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國際部的認證。
美國醫療委外由藍十字藍盾當領頭羊,今年二月與康民醫院簽定第一件結盟契約之後,又與擁有三家醫院的新加坡百匯集團,以及土耳其、愛爾蘭與哥斯大黎加的醫院簽定類似合約。康民醫院美國執行長施若德(Curtis Schroeder)表示:「美國民眾未能把握在泰國動心臟手術的機會,但這個情況將會有所改變。」
此一轉變勢必會讓部分投保人感到不悅。提供國際承保可讓美國企業雇主易於控制在美國國內的醫療費用,例如提高美國地區手術費用的員工自負額。另一個問題是病患要在大多數的亞洲國家提出醫療疏失的告訴,也極為困難,康民在二十個國家設有行銷與宣傳的辦公據點,但沒有一個在美國,據該醫院的營運高層指出,當中一個原因就是在美國開設據點恐將引來官司的困擾。所以說,有投保的美國病患到亞洲就醫還需一段時間,規模才會從目前的涓涓細流發展為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