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可口可樂老態畢露 前景堪慮 P.122

可口可樂老態畢露 前景堪慮 P.122

﹁舊日美景﹂早已不再,可口可樂自九七年後便陷於苦撐經營的局面。獲利下滑、產品缺乏創新,再加上食古不化的董事會,六十一歲的老執行長要如何力挽狂瀾?

前可口可樂︵Coca-Cola Co.︶主管尼維.伊斯戴爾︵E. Neville Isdell︶在今年五月同意復出,並擔任公司執行長時,還充滿自信地告訴︽美國商業周刊︾,﹁這個系統仍然健在,可口可樂與其他品牌都還有機會。﹂

但今年夏天,伊斯戴爾在遍訪印度、中國、與其他十四個重要市場之後,他發現一個嚴酷的事實:可口可樂確實病得不輕。

老舊不堪的可樂機

他告訴華爾街的分析師,公司今年第三與第四季的獲利成長,連區區三%的目標都達不到。他並且明白表示,至少在今後一年,可口可樂仍難望有所起色。他說,﹁我們仍有漫漫長路要走。﹂沒隔多久,可口可樂宣布,第三季營利跌落二四%,創近年來最大單季跌幅。

自執行長羅伯特.古茲維塔︵Roberto C. Goizueta︶於一九九七年去世以後,可口可樂便陷於苦撐。直到九○年代末期,可口可樂仍然是美國信譽最卓著的公司,是全球化時代曙光初現期間的品牌營造與管理大師。只是這部可樂機現已老舊不堪,自家人的爭戰不休;老邁的董事會;執行長一換再換,最後甚至沒有人敢接手;新產品的缺乏;行銷策略的黯淡無光……,一幕幕悲劇不斷地上演,讓人不忍卒睹。

但可口可樂真正最嚴重的問題,是它始終掙脫不了八○與九○年代、古茲維塔領軍全盛時期養成的一種心態。正因為不肯改變當年傳下的結構與信念,它無力調適消費者對新飲品的需求,新時代茶、風味咖啡等各種新飲品腐蝕著可樂市場,而可口可樂卻只有乾瞪眼的份。

加州顧問公司BevMark LLC的總經理湯姆.波克︵Tom Pirko︶說,﹁整個可樂模式需要重新思考。這種碳化軟飲模式已經持續了三十年,早已老舊過時。﹂

數十年不變的老做法

但古茲維塔傳承下來的信念與心態,已經深入可口可樂企業文化,舉凡基本決策、管理風格、業績考核,與產品開發等等,無不受其影響。一代代管理人全心全意做的,只是公司行之數十年不變的老做法。另一方面,它的勁敵百事可樂︵PepsiCo Inc.︶,卻有大不相同的使命感;既能著重於非可樂的其他飲品類型,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百事的調適能力較可口可樂強得太多。

伊斯戴爾能不能帶領可口可樂走出低谷?由於他上任未久,這個問題仍沒有確切答案。只是初步跡象顯示,情況並不樂觀。伊斯戴爾是可口可樂的老人,在這個系統中工作了三十五年。雖然以決策大膽著稱,伊斯戴爾似乎行事仍然不脫這家企業的所謂正統模式。

他表示,要使可口可樂重新振作,惟一的辦法就是提升業績,進一步發揮現有品牌的潛力。他在十一月告訴華爾街分析師,﹁我們無意在策略上做激進改革,我們要的是執行上的大幅改變。﹂

這多少仍是當年古茲維塔用的那套做法。古茲維塔賣掉公司一些附屬企業,使公司集中全力於碳化軟飲的銷售。他還對公司的財務結構進行精密的再造,首先在一九八六年,賣掉可口可樂美國公司五一%的股份。這種財務手法,不但使它一舉拋開數以十億計美元的債務,還使它繼續得以操控這家分公司。

可口可樂就運用這種手法,不斷買、賣一些小型可樂公司,將債台高築的可口可樂搖身一變,成為一家大發利市的企業。

同時,可口可樂乘著全球化浪潮,湧進中國、東德與俄國這些一度封閉的市場,以滿足當地人民對美國口味的龐大需求。就這樣,在古茲維塔擔任執行長的十六年間,可口可樂的股價暴漲三十五倍,使他成為有史以來薪酬超越十億美元的第一位專業經理人。在他於九七年十月因肺癌去世以後,古茲維塔的財務結構、商業哲學,甚至他當年的董事會,都彷彿在時光中凍結,一直流傳至今。

在欠缺明確遠見的情況下,可口可樂牢握過去不放的心態原也不難理解。再怎麼說,它還有一個仍是全球最強品牌之一的旗艦產品。拜美元貶值之賜,可口可樂預期今年可以有大約五十億美元的營運獲利,與同樣志在全球的耐吉︵Nike︶、Colgate-Palmolive、以及麥當勞相形之下,可謂強得太多。

粉飾太平的財務操作

古茲維塔在使可口可樂扭轉乾坤的過程中,最神乎其技的一招,就是內部人士所謂的﹁四九%解決辦法﹂。

這一招的做法如下。可口可樂在一九八六年底賣掉美國分公司,一舉推掉二十四億美元債務,同時因仍然保有四九%的股份,而能透過六席董事,對新成立的可口可樂企業︵Coca-Cola Enterprises Inc., CCE︶行幕後操控之實。這種幕後操控不僅為可口可樂帶來各種利益,當它與百事的削價競爭愈演愈烈時,首當其衝的成為CCE,而不是可口可樂。

有很長一段時間,可口可樂就運用這種﹁四九%解決辦法﹂,不斷買、賣,為隱伏它在國際商務之中的各種問題粉飾太平。但到九○年代末期,可口可樂再也沒有可資轉手的資產,而它旗下幾家最大的企業,也因奉命進行的償債式購併,而開始迅速跌入谷底。

可口可樂的營運獲利從一九九七年的五十億美元跌為二○○○年的三十六億九千萬美元。私營基金管理人道格拉斯.蘭恩︵Douglas C. Lane︶說,﹁如今回想起來,當年可口可樂的許多作為都是煙幕,如果換成今天的會計標準,它們都過不了關。﹂

九○年代末期,新任執行長伊維斯特︵Ivester︶,為維持古茲維塔時代的獲利,將售予旗下業者的濃縮產品加價七.六%。此舉導致美國境內可樂業者譁然,在他們不斷抗議下,伊維斯特引咎辭職。他的接班人道格拉斯.達夫特︵Douglas N. Daft︶雖設法與業者合作,但關係已經每下愈況。有些業者甚至自行加價,這麼做既能增加他們本身的獲利,還能壓低銷售,從而減少他們向可口可樂採購濃縮產品的數量。

他們這麼做,顯然基於一種信念:他們能撐下去,可口可樂不見得能。許多業者還拒售可口可樂新近推出的一些非碳利基產品,瘋河︵Mad River︶茶與行星︵Planet︶爪哇咖啡兩種飲品,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於去年被迫停銷。

一成不變的產品

可口可樂營運理念受古茲維塔正統傳承影響最深者,莫過於一味強調蘇打與汽水類飲品。古茲維塔當年動輒以﹁胃口占有率﹂一詞,討論可樂飲品的市場占有率,彷彿消費者會為了享用可樂而放棄咖啡、牛奶,甚至水一樣。

直到如今,古茲維塔作古已有七年,可口可樂仍然主打旗艦可樂品牌,銷售量達到它的全球總飲品銷售量八二%,遠遠超越百事。

百事則將重心分散到非碳飲品,推出Tropicana果汁、Gatorade運動飲料,與Aquafina礦泉水等知名品牌。

許多可樂死忠派,仍然篤信應將可樂﹁置於消費者伸手可及之處﹂。只是當年盛況早已不見,消費者的口味已經多元化,他們開始愛上運動飲料、維他命添加飲品、活力飲料、茶、咖啡等等,不再獨鍾可樂與汽水。

當年達夫特曾有意使可口可樂改頭換面,成為一家﹁全面飲品公司﹂,但終因遭到董事會的頑強阻力而作罷。

可口可樂因企業文化使然,對產品多樣化的頑抗,已經成為它的一大負債。舉例言之,它購併南灘飲品公司︵South Beach Beverage Co.︶的談判在進行兩年之後,因內部反對多樣化的聲浪而功虧一簣。但百事只花了兩星期就買下這家公司,而得以進軍果汁市場。由於擁有各式飲品與零食產品,百事在面對零售業者時,較可口可樂占盡優勢。

百事執行長史蒂芬.蘭蒙︵Steven S. Reinemund︶說,﹁如果只在碳化軟性飲品中求發展,我們會在許多方面居於競爭劣勢。但是跳脫這個範疇,我們可以在有成長空間的領域成長。﹂伊斯戴爾說,他會探討拓展新飲品的可能性。但是,如果他真這麼做,也已遠遠落後百事。百事搶先兩年進軍礦泉水市場,隨後又購併南灘飲品公司與Gatorade運動飲料。結果是,可口可樂的Powerade在迅速成長的美國運動飲料區塊,只占有一七%的市場,百事的Gatorade飲料卻占有八一%。

老而不退的董事會

可口可樂在極盛時期,往往可以憑藉優異的行銷策略化險為夷。在一九八五年,它拜行銷策略之賜,消弭了一場因改變歷史性可樂配方而可能釀成的巨禍。

但到九○年代末期,伊維斯特採取以多為勝的做法,將資源從廣告行銷項下抽出,開始地毯式地在全球各地建立販賣機、冰櫃、與運貨卡車。

當年的一位主管憶道,當時公司﹁沒有遠見,不講行銷,只知道透過分銷求成長﹂。伊維斯特不重行銷,認為可口可樂品牌本身已經是一項有力的廣告。這種不事行銷的結果是,可口可樂的品牌價值日漸式微,﹁星巴克︵Starbucks︶一杯咖啡可以賣兩美元,十二罐裝的可樂勉強也只能賣到兩美元﹂。

不過,伊斯戴爾要想重整可口可樂,面對的最大阻力或許是董事會︵在現有十四席董事中,十人是古茲維塔時代的老人︶。這些董事,特別是華倫.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赫伯.艾倫︵Herbert A. Allen︶,與唐納.基奧︵Donald Keough︶等,尤其是維護古茲維塔式做法的守護人。他們五年來,已經解決了兩位執行長;有三位董事年過七旬,但絲毫還沒有退休的跡象。

這是一群對公司事務極盡干預能事的董事。許多公司內部人士相信,伊斯戴爾的先任達夫特,所以在今年二月突然宣布退休,主要種因於他在二○○○年十一月購併Quaker Oats Co. 的計畫,在最後一刻因遭巴菲特阻攔而功敗垂成。

可口可樂為尋求達夫特的接班人,曾經找上吉利︵Gillette Co.︶的詹姆斯.基爾茨︵James Kilts︶,以及家樂氏︵Kellogg Co.︶的卡洛斯.古提雷茲︵Carlos M. Gutierrez︶,但均遭婉拒。許多人認為,所以如此,完全是因為公司董事會惡名昭彰所致。

伊斯戴爾能否重振可口可樂昔日雄風?就若干方式而言,時間於他不利。現年已六十一歲的他,或許只是一位過渡期間的執行長。︵By Dean FoustWith Nanette Byrnes in New York and bureau reports, BusinessWeek︶

延伸閱讀

00929、0050...只存10年就退休!45歲夫妻想月領息15萬...達人教「以息養股」離職前快速累積財富

2024-05-27

0050、00881、00935...科技&市值型ETF績效Top10!它不含飆股鴻海,竟能漲3成「達人看好明年股價3字頭」

2024-06-19

台積電(2330)股價挑戰920元,為何寧買0050?金融老手點出「5關鍵」:想把房車換跑車,你的裝備足夠嗎?

2024-06-13

他光靠0050作價差,1年賺進1200萬「每天躺著賺3萬」!3個操作策略,輕鬆拉高0050報酬率

2024-06-25

0050一年漲36%,定期定額該繼續扣款,還是停利賺更多?不想後悔沒在高點出場...達人教你存股3技巧

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