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迎接下一波創新經濟來臨 P.94

迎接下一波創新經濟來臨 P.94

過去數十年來,科技創新大大地改變了全球的經濟樣貌,現在世界各國更專注地加強研發新能源和生化科技,或許我們正處於一種開創性新紀元的尖端。

在歷史眼中,七十五年不過是一眨眼。但七十五年來,創新與科技大幅改變了這個世界的形貌。

七十五年前,世上沒有安全而有效的抗生素,沒有噴射機旅行,沒有商用電視,也沒有電腦。自那時起,人類在物理與生物科技領域進展神速。一九二九年以來,全球人口增加了三倍,但拜綠色革命造成的農業轉型之賜,我們有了足夠供養世人的能力。我們的足跡踏上月球,創造了網際網路,也學會如何判讀人類的基因。

七十五年來,美國生產力平均每年遞增二%。其他許多工業國也有相當表現;而開發中國家也因為迅速的空中旅行,與幾乎同步的網路通訊,而以一種過去不可能想像到的方式融入了全球經濟。

但在考慮創新經濟(Innovation Economy)之際,我們清楚見到科技進展的腳步並不一致。近年來,資訊處理與醫療保健方面的科技變革,遠較能源、運輸,與製造業迅速得多。在許多產業,我們靠的仍然是早在十九與二十世紀初葉已經問世的舊科技。例如內燃機於一八六○年代在德國發明;湯瑪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的第一座商用發電廠於一八八二年開始運作。在一九二九年的人士眼中,今天的汽車與發電機就功能而言並無多大新意,但電腦就令他們大嘆驚奇了。

於是我們要問:今後七十五年是否還會出現劃時代的大創新?進步的腳步會不會放緩?簡言之,創新經濟將邁向何方?

科技變化永遠難測,但我們認為全球經濟正處於一種新紀元的尖端,人類即將再創過去七十五年來寫下的進步成就。原因是我們已經具備一切必要因素:科技正迅速推進,願意將資源投入研發與教育的國家愈來愈多,企業主管們也對求新求變的重要性深信不疑。

科學家近年來為奈米科技(nanotech)的奠基煞費苦心。假以時日,以奈米碳管(carbon nanotube)為基礎、更加神速的電腦,微型醫療檢驗儀器,以及新型燈具與太陽能電池都可望問世。

過去榮景──創新經濟亟需新技術突破

另有跡象顯示,能源科技也即將躍進。更有效的燃料與太陽能,以及更安全的核電廠可望問世,世人將不再如此依賴石油與其他化石燃料。在生物科學方面,科學家正力圖突破健康與生死的極限。麻省理工學院(MIT)懷黑德研究所(Whitehead Institute)所長蘇珊.林奎斯(Susan L. Lindquist)說,「我們正在發掘生命運作的基本方式。如果能善加利用,以了解事情何以出錯,影響會很驚人。」

在創新於全球蔚為風潮之際,新一波的科技潮也聲勢日隆,這種現象並非出於偶然。在工業國,非國防工業的民間與政府研發開支在國內生產毛額所占比率,從一九八二年的一.六%增為二○○二年的二.一%。自一九八八年以來,經發表的科研成果增加了四成。許多歐洲與亞洲國家開始效法美國,在高等教育方面投入更多資金,以培養高水準工人,為創新注入關鍵性動力。此外,帶動全球創新的美國,目前仍然衝力十足。

科技若不能突破,許多最迫切的長程問題將難以解決。舉例說,若不能發掘新能源,就長程而言,將無法滿足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迅速增長的能源需求。除非醫藥生產力巨幅提升,否則全球各地高齡化的人口將愈來愈無法負擔醫療保健費用。

若是沒有創新的工業,新的就業機會也不可能出現。就像汽車與鐵路過去寫下的紀錄一樣,網際網路在一九九○年代締造的神奇也告訴我們,一項科技突破可以開創嶄新的職業、造成就業的榮景。

但創新未必一定是網際網路這類科技性突破。豐田汽車公司在六○與七○年代推出的「精簡製造」(lean manufacturing)構想,就是一種工作流程的創新,結果不僅提高了品質,也減少了裝配線的生產成本。約於同時,威名百貨(Wal-Mart Stores Inc.)的問世,為零售業帶來高度有效的後勤作業,與緊密整合的供應鏈。美國零售業生產力的成長所以遠超過歐洲,原因即在於此。而電子灣(eBay)的線上拍賣,更無中生有地開啟了一個嶄新的銷售管道。

此外,財務創新(主要出現在美國)使資本市場流通性與穩定性大幅強化。世上第一家真正的創投公司——美國研究與發展公司(American Research & Development)於一九四六年問世,使有創意的企業家容易取得創業資金。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Corp.)一九五八年首創信用卡,也為美國中產階級提供簡便立即的信貸。

美國隱憂──科技領導地位可能受挫

不過無論對全球經濟或對美國而言,遠景如何並無保證。將科技突破轉換成可以上市的技術與產品,可能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而商界也可能花費同樣長的時間,才能想出如何善加利用。

創新的過程遠比大多數人想像的要複雜、脆弱得多。它需要一種獎助基本研究、鼓勵冒險的氛圍,但同時還需要市場紀律,以發掘最佳產品,並將它們帶進市場。而且即使創新風潮席捲全球,美國能否充分獲利也還難說。美國的競爭優勢可能逐漸腐蝕,最後像德國或日本一樣,淪於有創新但得不到經濟回報的困境。

美國需要避免的險阻很多。政府對研發與高等科研工程教育的經費,將因巨額赤字而捉襟見肘。如果削價競爭過於激烈,企業為求獲利,也可能在研發方面緊縮荷包。

或許最令人擔心的是,新的恐怖攻擊可能迫使美國實施更嚴厲的保安措施,並擴大在世界各地的軍事行動。恐怖攻擊加上反制它的保安措施,關閉了應該開啟的大門,使構想、商品,與人員的自由流通受阻。

全球合作──能源、奈米科技進展迅速

這種關閉大門的行動,可能對某些停滯不前的領域造成極大創傷,因為在這些領域,全球性合作是創新希望之所寄。以汽油動力內燃機為例,儘管容易造成環境汙染,並使消費國必須進口大量石油,它多年來仍然是汽車工業的主流。為突破這種科技停滯的困境,研發新型動力,美國、歐洲,與亞洲汽車製造業者需要群策群力。

較廣義而言,全球性研發合作使能源革命的機率增加。能源的製造與分銷,多年來變化一直不大。在一九七○年代能源危機以前的一九七三年,天然氣、汽油,與煤等化石燃料,占美國能源消耗的九三%。三十年以後的今天,這類「舊科技」燃料仍然為美國提供八六%的能源。

沉寂已久的能源科技終於又往前邁進,而且是一次全球性的合作。在太陽能方面,領導人包括日本的聲寶(Sharp)與英國石油公司(BP)。有關風力發電的研究,正在全球各地進行。甚至在核能發電方面也出現改變的跡象——為提升安全性與效率,中國與南非正計畫試驗新設計的核子反應爐。

在一九二九年,沒有人能料到IBM「電氣分類機」竟能在幾經變化之後,成為今天的電腦。今天,沒有人能預言七十五年以後會呈現什麼樣的變化。創新的精義,就在於不斷拓展可能性的疆界。資本主義真正的精華所在,是它能為永續的創新提供經濟誘因。

生物科技、能源,或奈米革命,會不會繼資訊革命之後而出現,沒有人知道答案。但在全球各地愈來愈多精英人士為厚利誘使、投入科技創新的情況下,這類革命出現的機率已愈來愈大。
(By Michael J. Mandel, BusinessWeek)

延伸閱讀

聖誕節為何也叫耶誕節?在這個大人的「兒童節」裡 4個冷知識告訴你
聖誕節為何也叫耶誕節?在這個大人的「兒童節」裡 4個冷知識告訴你

2019-12-25

12強賽/中華隊挺進4強!重症青年插管醒來急問「今天台灣棒球有WIN嗎」?醫:也太勵志了
12強賽/中華隊挺進4強!重症青年插管醒來急問「今天台灣棒球有WIN嗎」?醫:也太勵志了

2024-11-18

「讓那女孩活過聖誕節」新聞為何比「偏鄉醫院恐倒閉」賺人熱淚?一文看懂:被操弄的大腦
「讓那女孩活過聖誕節」新聞為何比「偏鄉醫院恐倒閉」賺人熱淚?一文看懂:被操弄的大腦

2020-12-25

中華隊12強前進日本,隱形球迷全回鍋了!她曾砸4萬買周邊、他連3屆應援喊「門票超划算」
中華隊12強前進日本,隱形球迷全回鍋了!她曾砸4萬買周邊、他連3屆應援喊「門票超划算」

2024-11-19

你知道嗎?聖誕節根本不是耶穌的生日,那到底在慶祝什麼?起源由來一次看
你知道嗎?聖誕節根本不是耶穌的生日,那到底在慶祝什麼?起源由來一次看

202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