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是否進展太快?北京當局能否維繫其金融體系?經濟改革能否實現?
中國有能力克服挑戰嗎?有些分析師指出令人憂心的現象:中國近來停電頻傳,而中國製造業求電若渴,中國電力業是否已不堪負荷?再者,北京當局突然接管負債累累的深圳券商中國南方證券公司,接著在一月六日以四百五十億美元對兩家國營銀行紓困,再次凸顯中國金融機構體質虛弱。
中國政府對外宣揚經濟改革的必要性,但改革成效,尤其在金融體系,卻遲遲未見,西方國家和投資人該擔多少心,以下為這些重要問題的關鍵問答:
中國遭遇的是資源配置不當
/小標/
一、究竟中國經濟成長速度有多快?
迅速,甚至是超乎想像地快。 雖然中國政府宣稱該國去年前三季 GDP 成長率為八‧五%,但有不少經濟學家相信,中國二○○三年 GDP 成長率達到兩位數。
摩根士丹利指出,中國用電量在過去兩年分別增加一五%,而用電量通常與 GDP呈高度正相關, 北京當局顯然短報了 GDP 成長率,那不一定是中國政府有意隱瞞,有可能是官方根本不清楚自己國家的經濟成長率有多高。
北京當局為各省和重點都市訂立 GDP 和稅收目標,各地若早日達成目標, 就表示地方政府當年績效良好,可以保留一些﹁成長﹂,留待下年度實現。譬如,摩根士丹利亞太區經濟學家謝國忠表示,去年年中陸續有地方政府告知企業不必繳稅了,因為當地該年度的稅收已達成目標。
二、那是否意味著中國可能陷入景氣過熱?
不必然。一個景氣過熱的經濟體通常會遭遇通貨膨脹和勞動力緊俏的狀況,然而,中國才剛從連續六年通貨緊縮泥淖中抽身,雖說中國去年十一月消費者物價指數成長三%,但那主要是由能源和糧食價格上漲促成,而中國的都市失業率則因經濟轉型而走高,可能高達一五%,比官方公布的略高於四%要高出許多。
中國經濟的真正問題在於它處於計畫經濟和市場經濟的中間地帶,中國的資本配置幾乎由國家掌控,官員時常透過國營銀行去援助沒前途的企業,即使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試圖藉立法遏阻資源浪費,地方政府還是常常不顧中央命令,要求當地銀行借錢給和官員有裙帶關係的營建商。
里昂證券亞太市場駐上海的中國策略分析師羅思曼︵ Andy Rothman ︶表示,中國遭遇的並非景氣過熱問題,而是資源配置不當,這會導致超額供給,其中以鋼鐵、不動產和汽車等產業尤其嚴重。
去年前十一個月,中國的固定投資成長率為二九‧六%,鋼鐵業同期間產能擴張一倍多,不動產投資增加了三二‧五%。上海寶鋼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謝企華女士警告,鋼鐵增產規模正超越需求的增長。
中國市場具舉足輕重地位
三、為什麼其他國家該對中國經濟成長過快憂慮?
如果北京當局無力促使景氣擴張速度放緩到合宜水平,中國政府可能被迫以縮減政府對基礎建設的公共支出,以及緊縮銀行信用的方式來因應。在此情況下,中國經濟成長將會大幅走緩,屆時全球都會感受到影響。
中國正取代日本成為亞洲最重要經濟國,而且中國市場對任何企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德國工商協會聯合會表示,德國對中國的出口品絕大多數為資本財,今年出口額預期比去年多出二○%,達到二百四十億美元,大幅超越同一期間,德國對日本的一百四十億美元出口額。
摩托羅拉前年營收的一四%左右︵約三十七億美元︶賺自中國,福斯汽車去年營收的成長部分,可說全拜中國所賜,三星電子預期今年在中國賣出的晶片、平面螢幕、手機和消費電子產品將值八十億美元,大約是三星總營收的一二%,三星在美營業額則占總營收二○%。
中國官方曾經為了遏阻以兩位數成長率飆漲的通膨,以及壓抑市場對房市和大宗商品製造的狂熱投資,而在一九九三年對景氣猛踩煞車,結果不但讓中國經濟成長走緩,該國對海外產品的需求也隨之下降。譬如,中國九四年鋼鐵進口量從九三年的三千三百五十萬公噸縮水到二千二百萬八十萬公噸。
根據市調公司 Global Insight 的資料顯示,如今許多大宗商品貿易額的二○%至二五%都是中國出的錢。摩根士丹利預測,即使中國經濟成長率只走緩到八%,大宗商品價格最多都可能下挫一五%。
另外,中國身為世界工廠,其生產項目幾乎無所不包,萬一景氣擴張走緩,中國的內需恐將大減,中國屆時可能以大舉外銷來度過難關。然而中國鋼鐵幾乎是劣等品,加上房市供過於求問題短期難解,許多中國產品到時恐怕會發生存貨過剩問題。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公司預測,二○○七年之前,產自中國的鋼鐵、鋁、汽車、紡織品、船舶和機械等產品數量都將增長一倍。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表示,中國資本支出正值火紅,二、三年後,全球產業的產能將有驚人的成長。
中國正審慎放緩成長腳步
四、北京當局對此有何對策?
中國政府正審慎放緩成長腳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已公布新法,對鋼鐵廠和煉鋁廠的投資設限,並且開始對有意生產載客汽車的企業提高發照門檻。中國人民銀行也開始限制高級住宅營造商申請信貸資格。
然而,執行力一直是問題,北京當局喊停,並不代表地方政府和企業乖乖就範,尤其目睹他人勇往直前發財去,豈有袖手旁觀的道理?
不過,北京當局仍不斷嘗試放緩經濟成長速度,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已將存款準備率由六%提高為七%,應有助減少銀行的貸放。中國人民銀行並有意壓低今年貨幣供給額成長率,打算讓它從歷年來的二○%降至一二%到一三%之間,用以壓制借貸風潮。中國人民銀行還從今年一月一日起釋出調整利率的決策權,給與各商業銀行一點決定利率的自由,此舉不但有利銀行提升經營利潤,更能促銀行慎選放貸對象。
香港瑞銀證券經濟學家安德森︵ Jonathan Anderson ︶表示, 現在的中國人民銀行不再是孤軍奮戰的央行,在中央政府中,已有共謀減緩中國景氣擴張的同志。緊縮措施已見成果,中國去年第四季信用擴張金額比前年同期短少三分之一,預料中國今年能成功將經濟成長率控制在七%至八%之間。
五、即使有了新規範,國營銀行仍形同破產,中國金融體系有無崩解可能?
短期內不太可能發生。中國的銀行體質確實欠佳,但問題由來已久,由於大型國營銀行的所有存款皆獲政府保障,中國民眾並不擔心他們總值一兆三千二百億美元的存款化為烏有。
不過,大問題依舊存在,根據標準普爾的估算,中國貸放金額中,壞帳可能高達四五%, 若全面紓困,代價大概要六千億美元,相當於中國去年 GDP 的四○%。有分析師認為,如果再加上準備金不足的社會安全制度等其他負債,中國用以改善銀行體質的成本,有可能等同或超過 GDP。
根據中國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四大銀行去年九月帳上的壞帳金額占銀行總資產的二一‧三%,雖然比前年九月的二六‧一%要低,但那其實是被暴增的銀行新債權所稀釋,其中多數還是貸給了缺乏績效的國營企業。
中國金融體系一如日本,中國的銀行極不可能突然倒閉,但是中國恐怕得一點一滴耗盡政府財力來維持金融體系穩定。經濟學家史兆茲海姆表示,中國經濟體系正朝日本式困境的胡同裡鑽。根據摩根士丹利的估算,中國國債總額︵含海外債務︶已達該國 GDP 的一七六%。
中國不會再陷 SARS 浩劫
六、北京當局提供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四百五十億美元紓困金的意義?
那是好消息一件。不過中國若想徹底解決銀行的問題,就得有進一步動作,中國在此次紓困之前,曾於九八年援助國營銀行三百三十億美元資金,然後在距今四年前成立幾家資產管理公司,協助處理壞帳。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是中國四大銀行中管理最為良善者,中國政府表示,此回投入資金是為了資助兩家銀行上市。
紓困並不能迫使銀行在放貸上更加謹慎,只要銀行仍為黨國所有、控制,放款決定將會繼續被政治力和裙帶關係牽著鼻子走,無法多著眼於經濟利益考量。
七、讓人民幣升值是放慢經濟成長的方法之一,此舉有可能發生嗎?
機率渺茫。中國可能從未來的某日起,稍事放寬人民幣的匯率區間,或從緊盯美元轉向緊盯一籃子貨幣,不過中國政府不願放手讓人民幣升值,因為此舉恐將打擊中國出口業。人民幣價值一旦重估,很可能升值四○%,北京當局不可能讓此事發生。
八、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SARS ︶會再次成為衝擊中國景氣的重要因素嗎?
中國雖在一月五日證實一起 SARS 最新病例,但專家認為,沒必要緊張。即使SARS 新病例潮開始浮現, 中國並不太可能再次陷入傳染病浩劫,中國去年因隱瞞病情,未即刻進行處置而釀成大錯,北京當局似乎已經學乖,應不至於重蹈覆轍。這一回,中國政府高階衛生官員強調,將嚴辦隱匿病情者。
無論如何,要知道,中國去年擺脫 SARS 衝擊,重拾經濟力的速度遠遠超乎所有人預期。 對中國而言, 今年最大威脅在於經濟環境的多變,那些風險很可能比SARS 更難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