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挑一個字代表美國,「大」或許最為傳神:大都市、大車子、大漢堡,還有大胖子也不少。而「大」字精神應用在美國零售業上,便化身遍布全美一家家動輒四、五千坪的大型賣場。
然而問題是,並非所有人都有初探大觀園的閒情逸致在賣場裡慢慢逛。對趕時間、有特定目標的客人,這類大型賣場反而顯得大而無當,特別是對數百萬有點年紀的嬰兒潮世代來說,要逛完整間店實在累人。
據紐約時報報導,為了迎合不同顧客群的需求,美國各大零售商已推出全新戰略,另闢起「小而美」的賣場。例如,威名百貨正逐步拓展規模只有超級中心店四分之一、商品減至二萬四千種的銷售點,取名「芳鄰」店。強調友善、方便、快速,卻沒有便利商店的高價。
德州農工大學零售業研究中心主任舍曼斯基分析這種趨勢,認為顧客希望商家重視他們的寶貴時間,而最好的回應方式就是規模適當的購物空間,不須為了買一樣東西找遍整個賣場,也不須在結帳時大排長龍,更不會在買完東西後穿梭偌大的停車場時氣喘吁吁。
此外, 包括玩具反斗城、家居用品商 Home Depot 以及辦公文具商 Staples 亦一改以往倉儲形態,撤走天花板高的貨架,換成伸手可及的陳列方式,試圖營造更為舒適、親切的購物環境。
Staples 美國區總裁帕內洛斯承認大賣場的缺點指出,經常接到顧客抱怨找不到要買的東西,也找不到服務人員幫忙。 目前 Staples 已有二百五十家店完成改裝,八百五十家還在進行中,除了將規模縮小一七%,也針對顧客回應調整商品陳列位置。
另外,一份研究也顯示,即使美國是個極度崇尚數大就是美的國家,賣場縮小而使商品種類減少,對銷售數字的影響並不大,有時甚至不降反升。密西根大學行銷學教授克須納認為,這只是另一種資訊超載的現象,消費者其實很難察覺七萬種與十萬種商品的差別。而不景氣的時期,規模縮小所能節省的土地成本才更顯得可觀、珍貴。
面臨這波演變,保德信證券分析師胡德直覺地說:「如果我是連鎖超市或藥妝店的老闆,看到隔壁街開了一家威名芳鄰店,我可有得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