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東南亞地區也是崛起中的後發展中國家,中國的擴張對他們來講本質上是個威脅,中國的壯大也會使他們在心理上戒懼重重。
作為主管經濟工作十幾年的總理,朱鎔基當然深知中國財政之緊張。除去龐大的債務不提,每年的基礎設施投資、行政費用上漲與軍費擴張,使中國財政赤字連年增長,讓朱鎔基背有「赤字總理」之稱,在這種情況下,朱鎔基還如此大手大腳地免掉柬埔寨巨額欠債,到底是出於什麼用心?
朱鎔基在宣布這一決定時還提到,免除柬埔寨債務,還不是中國減免亞洲國家債務計畫的一部分,關鍵問題就在這裡。
自從台灣方面提出南向政策以後,中國就加緊了與東南亞國家結盟的動作,十一月四日,中國方面與東南亞國家協會簽訂「全面經濟合作架構協定」,啟動了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進程,可謂將上述進程推向高峰的標誌,中國的用意十分明顯。
第一, 從外交戰略考慮,中國與美、俄、歐盟都存在經濟與政治利益上的重大衝突,長期結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中國嘗試大國外交已二十幾年,現在應當對此有現實性的認知。而東盟各國需要中國的龐大市場,意識形態上又與中國沒有衝突,得到他們的支持可以使中國成為地區性的霸主,也不失為退而求其次之舉。
第二, 美國經濟衰退對中國出口打擊甚大,為了維持以外貿為基礎的國民生產總值的穩定增長,開拓新的市場尤為迫切。東南亞地區地廣人多,如與中國形成自由貿易區,對中國的外貿出口來說是一個堅強的支撐。東南亞國家逐漸擺脫一九九七年金融風暴的陰影,更使中國急於搶占這塊新興市場的戰略制高點,同時也防止歐美在東南亞市場中劃分利益。
第三, 台灣與東南亞地區由於歷史原因,有牽扯不清的關係。民進黨政府大力主張南向政策,更使中共備感疑慮。此次朱鎔基在參加東南亞國協會議時就特意放話說:「台灣的南向政策不可能成功,還是三通更好,到大陸來更好。」已經毫不掩飾大陸方面加緊拓展東南亞外交格局以反制台灣,迫使台灣只能面對大陸一個市場的動機。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共拉攏柬埔寨,可收一石三鳥之效。如此算來,二億一千萬美元當然還是划算。只是中共的如意算盤能否成功,卻很值得懷疑。東南亞地區也是崛起的後發展中國家,中國的擴張對他們來講本質上是個威脅,中國的壯大也會使他們在心理上戒懼重重。此外,美國、日本一直沒有放棄在東南亞積極布局的動作,而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如南海群島、印尼歧視華人政策等也紿終沒有解決,中國想成為東南亞霸主,又談何容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