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十八日,矽谷兩家由華人創辦的光通訊公司 Avanex 與 Oplink 在年度光通訊大展( OPC )上歡歡喜喜地宣布合併,新公司以 Avanex 為名, 意欲正式登上光通訊業界「第二大」的寶座,擺脫其他小公司的糾纏,和業界龍頭 JDS Uniphase 正面對峙。
擁有三百萬股 Oplink 股票的前 Oplink 資深技術專家劉志民,是導致合併案失敗的關鍵人物。 他於六月成立網站 newoplink.com (後改名 nomerger.com ),指出 Avanex 公司發生重大變化,情況已與合併協議簽訂時大不相同,新狀況不符合 Oplink 股東權益,號召 Oplink 股東反對合併。
前 Oplink 技術專家劉志民 推動其他股東反對合併案
劉志民說,當初兩家公司宣布合併時,他其實沒有非常反對,因為兩家公司的確各有長處,合併應會產生互補( Synergy )作用。
然而, 五月初,Avanex 技術長曹小帆突然宣布將在六月底辭職,促使他重新思考。他認為,曹小帆是 Avanex 關鍵技術的創始人,是 Avanex 大部分專利技術的發明人或共同發明人。 合併的前提是 Avanex 有技術和行銷管道,Oplink 有低成本的製造能力, 如今曹小帆一走,Avanex 是否能在迅速變化和高度競爭的光纖行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令人憂慮。
五月三十一日,另一個轉折出現。當初合併時,外界就預言,如此可能對台灣代工大廠鴻海等造成衝擊。 果然,鴻海於五月底向法院提出違約告訴,要求Avanex 賠償四千萬美元。訴狀中指出,兩家公司口頭協議,Avanex 同意付給鴻海及其相關公司三千萬美元,以確保解除 Avanex 給與另一供貨商Micro-Optics Inc. 的專營生產許可;鴻海用四千萬美元收購此供貨商的生產設施和專營生產許可的解脫。
劉志民認為,如果 Avanex 對此案沒有一個清楚和令人信服的解釋,鴻海訴訟案是一個意義重大的危險,並可能對 Avanex 造成傷害。這個案子還在審理階段,一旦合併,會變成 Oplink 的負擔,因此就算兩家公司真要合併,也該等到法律問題了結之後。
Avanex 與鴻海興訟 是 Oplink 股東不願合併的主因
劉志民等人的反對得到了創投公司和 Oplink 早期員工的支持,聲勢頗為浩大,使得 Avanex 和 Oplink 兩家公司執行長 Paul Engle 和 Fred Fromm 都出面「消毒」,強調此舉長遠來講對業界、對公司都有正面意義,希望讓合併案通過。
八月十五日, 兩家公司分別針對合併案舉行特別股東會,Avanex 以高達九八%的贊成率通過合併, Oplink 則因贊成合併的股東票數未過半而宣告終止合併案。
事後兩家公司都發表聲明「表示遺憾」, Oplink 在新聞稿中對投票過程與贊成、反對比率等事實絕口不提,倒是 Avanex 在新聞稿中指出,合併不成,在於「Oplink 多位台灣背景的法人股東反對,其加起來持有超過四○%的股份。 」文中還說: 「台灣兩個由 Oplink 董事長劉燕良( Joe Liu )親屬所控制的法人基金,擁有超過一六%的股份,以及幾乎每一位台灣背景的法人投資者,都不支持這個合併案;相反的,幾乎每一位美國背景的法人投資者和大型個人股東,都支持合併案。」
根據 Oplink 的資料,Oplink 主要投資人與台灣旭揚創投有關, 三個旭揚旗下的機構,以及其總經理張國威共擁有二六○○萬股(一六%) Oplink 股份。另一位台灣背景的主要投資者為張捷,他與其家族共擁有六百萬股 Oplink 股票。他和張國威都擔任 Oplink 董事。
合併關鍵人物曹小帆 自始至終都沒有露面
在美國, 一旦由董事會通過同意的合併案,很少失敗。這使得 Avanex 和Oplink 的合併案因為 Oplink 股東的反對而失敗,成為十分少見的案例。
不過,劉志民在投票前接受訪問時就曾指出,他認為反對派很有機會成功,並不是盲目的樂觀,關鍵就在 Oplink 的持股集中少數人,反對派對於狀況較容易掌握。
當初極力促成這宗合併案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曹小帆,自始至終沒有露面,只透過公司表示,他個人支持合併案,也對公司接棒人選和未來發展很有信心。據了解,本身具有創業家性格的曹小帆已經另外又成立了一家公司,他原本打算在合併案正式完成後再離開,但認為這樣做似有欺騙股東之嫌,所以毅然決定於五月間宣布辭職。
一手促成這宗合併案,卻因個人的去留問題導致合併案喊卡,使得外界對曹小帆真正的想法,更加好奇;他的離去間接造成兩家公司聯姻失敗,真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光通訊市場寒氣凜冽──「矽谷創業之神」陳五福亦難回天
撰文:劉欣
前兩、三年美國股市衝上高點時, 光通訊產業是市場寵兒。 Oplink 和 Avanex都在二○○○年風光上市, Avanex 二月上市的承銷價是三十六美元,IPO 當天就漲到一七五美元,成為當年上市公司漲幅最大的前十名之一,曹小帆也以五億一千六百萬美元的身價,登入當年《財星》雜誌評選的美國四十歲以下富豪之列,成為各界焦點。
好景不常,二○○○年股市大跌後,所有產業都遭受重擊,而光通訊產業可算是受創最深的一個。電信大廠要不關門倒閉,要不拚命撙節開支,使得下游廠商情況更加困難。連一向有「矽谷創業之神」美譽的橡子園育成中心創辦人陳五福,也難逃這波不景氣拖垮公司的厄運。
曾經因為接連創辦多家通訊公司,都被思科系統、北電網絡等大公司收購而登上華爾街日報的陳五福,近來「點石成金」的金手指似乎失靈了!今年上半年,他所成立的三家公司 Geyser Networks Inc.、 Cinta Network 和 OptiMight Communications Inc. 都因為後繼資金匱乏,相繼宣布關門。
陳五福二月時接受媒體訪問,坦承現在時局相當艱困,對小公司尤其困難,因為「創投家都成了銀行家,對公司如何獲利、何時獲利,斤斤計較。」儘管他認為這幾家初創公司都有獨特的技術,然而經濟低迷,技術再好的小公司,拿不到錢就只好關門大吉,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