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二○○一年, 全世界漲幅最大的股票市場,上海與深圳 B 股分居第一、二名,全年漲幅高達九成; 不過,上海與深圳的 A 股去年跌掉三成,與希臘、阿根廷、葡萄牙等並列全球前十大跌幅排行榜,除了岌岌可危的日本之外,所有亞洲股市表現均超過大陸 A 股。
中國雖然是全球最後一塊處女地,本質上仍然是個結構極為脆弱、暴起暴落的高震盪市場。從任何一個時點來看,你都可以找到突然暴起的企業與商機;但是,同一個時點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也一定可以找到一兩年前號稱「 中國最大」 的企業,竟然已經煙消雲散倒閉收場。
「 遍地是雜草,不見林蔭木,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正是目前大陸經濟形態的最佳寫照。隨便舉幾個曾經是「 全國最大」 的企業:被媒體捧為「 中國首富」 的南德集團牟其中,最後被揭發為「 中國首騙」 ;靠著一瓶「 三株口服液」 席捲全中國,一年銷售八十億元人民幣的濟南三株集團,就因為一個未經證實的「 吃死人」 官司,在短短一年之內土崩瓦解。廣州巨人集團史玉柱,曾經被視為「 中國的比爾蓋茨」 , 生產電腦的巨人集團則被期許為「 中國的 IBM 」 ,一度豪氣千雲要蓋樓高七十層的廣州最高大樓,而今巨人早已灰飛煙滅。
至於大家耳熟能詳的網路公司,不論是新浪、網易、搜狐,或是號稱中國電子商務第一名的八八四八,都曾經是萬人追捧、勢不可擋的超級明星,而今新浪陷入嚴重的股東鬥爭,其他的都已經氣若遊絲,泡沫化的股價,留下無法收拾的財務殘局。還有目前當紅的青島海爾、杭州萬象、四川長虹、聯想電腦等,其實也都各自潛藏的問題。
中國是全世界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每年近三千萬台的電視機市場、三年狂銷七千萬台的 VCD 播放機市場、每年超過三億雙的球鞋市場、 舉杯邀明月的白酒市場,或者,數量驚人的高樓營造市場……,但是令人訝異的是,這些史無前例的超大規模消費市場,卻沒有讓中國培養出幾個世界級的企業,連能夠晉身亞洲舞台的企業都少見。
大陸能夠進入財富五百大的企業,都是「 政府事業單位」 的國營企業,靠著獨占與壟斷壯大,並非市場與資本積累的產物;出口型的外商獨資企業,過去十年也頗有斬獲,不過資本、利潤與技術都來自海外,中國只貢獻了土地與勞工,外商企業轉換內銷的成功案例,至今屈指可數。
為何中國如此巨大的消費市場,在厲行改革開放市場經濟二十五年之後,仍然無法培養出能夠穩健成長、具有區域影響力的企業?這正透露了中國經濟結構的本質,反映出政治結構、社會結構、專業經理人素質、各種軟硬體結構,其實仍然處於極不規則的「 莽原期」 的事實。
在非洲的大莽原,遍地的雜草,大火燒過後一片焦黃,卻能迅速復原重生,不久又是一片青綠,展現驚人的生機。但是,隨時而來、不知如何預防的燎原之火,卻使得草原無力培養出大樹,這種「 雜草型」 的生態結構,正是中國經濟結構目前的本質。
既然是「 雜草型」 的結構,最好就種那可以「 快長快收」 的作物,千萬不要想那種百年事業,否則一把火燒過來,一切又要從頭開始。「 最好的與最壞的,都在中國」 ,想到大陸一展身手的台灣人,切記!